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重組藝術與時光的符碼 2020台北藝術節(台北畫刊109年7月)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20-07-06

2600

如果說,藝術是人類心靈活動的具體呈現,那麼台北藝術節就是一個鼓勵年輕優秀藝術人才創作、實際展現心靈活動的多元平台。2020台北藝術節以「Super@#$%? 」作為策展主題,看似亂碼的主標題,卻是由大眾再熟悉不過的符號所組成,每個符號都蘊含特殊的意義,合在一起則能激盪出不同的意象。

2020TAF-藝文指南針6月跨頁-完稿_裁切
穿梭於虛擬與線下
全球藝術活動在肺炎疫情的衝擊下,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台北藝術節為了維持劇場保有人與人實際交流的重要特性,藝術家們提出了多元的媒材及傳播方式,讓藝術流動於虛擬與現場、在地與國際、個人與公共、過去與現下之間。

如菲律賓編舞家伊薩・江森與德國電子音樂家夏洛特・西蒙在《馬尼拉動物園》中,邀請民眾與表演者在劇場遠端相遇,透過線上通訊軟體舉辦現場演唱會,觀眾在窺視表演者所被囚禁的居家時空時,表演者也凝視著那些保持社交距離的觀眾;《島嶼酒吧:如果雲知道(無碼)》則同時以雲端及現場的形式,再現疫情所衍生出的社會關係,邀請藝術家與觀眾一同思考網路、身體、現場性在當代社會與藝術的意義。

© Matsune  Yang04《過往即他鄉》以圖像與口述故事,透過藝術家的私視角互動,帶領觀者回溯歷史記憶。

時間與記憶的叩問
透過與藝術家長期對話及所累積的信任,台北藝術節今年度所有作品均為委託藝術家全新創作,成功發展成「自製型」藝術節。在時間與記憶的叩問下,藉由藝術家的視角,提供更宏觀的視野,批判性地思考人與自然、自我的關係,進而逐漸釐清人在歷史洪流中的定位。

新加坡藝術家徐家輝在《超自然神樂乩》中,挑戰正統知識與實踐,重新定位人類與宇宙之間的關係,擁抱科技時代的自由。

長年旅居他國的藝術家楊俊與松根充和透過《過往即他鄉》,引用日本傳統的說故事技巧「紙芝居(Kamishibai)」,以圖像與口述,探問自身多重身份的私記憶,望穿歷史圖像裡的幽微與矛盾,帶領觀者穿梭記憶與歷史的板塊;以兩天為一演出單位的《祖母悖論》,由洪千涵、洪唯堯姊弟與觀眾一同編織時間與記憶的存在,徘徊在過去、現今與未來之間。

共享藝術與現實的對話
藝術作為一種批判,是藝術家對於整體社會現象的反應。台北藝術節於2018 年為論述思考打造的「共想吧」,便是基於藝術與現實對話的拉扯所設計出的平台。

今年「共享吧」帶來3 組台灣藝術家的作品《SHE》、《圖書室錄音》、《工尺鼓詩》免費演出,邀請觀眾在藝術家的創作裡,探尋身體、集體/個人、世代記憶、傳承之間的創作張力,擴增觀眾辯證性的思考模式,用藝術擊碎被現實所限縮的想像。

2020 台北藝術節期待觀眾在既定符號框架內遊藝,探尋出超越標籤、打破準則的可能性。歡迎民眾共襄盛舉,與藝術家一同探討超人類、超自然的多重關係,思考生活與藝術間的「超級」含義。

MZ photo 0200 PM《馬尼拉動物園》模擬探討「人與動物」間的權力流轉。

 
2020台北藝術節
📆7/31(五)~ 9/13(日)
 
台北藝術節活動場地與購票訊息
請見官網


文ー翁珮恒
圖ー台北表演藝術中心

TAG

相關照片

近期的熱門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