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集體創作(台北畫刊109年12月)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20-12-07

2662

今年經歷疫情的大家,辛苦了。面對未來新的一年,請不要再把美好的生活視作理所當然,面對接下來的人生,不要再浪費時間,趕快去做想做的事。年輕的時候,總以為有大把時間可以揮霍,其實,能夠自由創作的時段,沒有太多。

大叔我回想,30 歲前做過最棒的事,就是跟一群好友集體創作了《在台北生存的一百個理由》。當時我們用「出清存貨才能告別青春期」的瘋狂態度,挑戰當時出版環境習以為常的工作模式,完成了一本叫好也叫座的作品。

昔日爆炸文青,感謝識貨長輩
那時我們剛從大學畢業、正是初入社會的青澀期,剛退伍的馬世芳到台北之音做廣播,把當兵好友許允斌、大學好友陳光達和我這個大學社團學長找來幫忙策畫內容,後來台北之音和中時副刊舉辦了「在台北生存的一百個理由」徵文活動,是這本書的前身。之後開始製作書的內容,又透過允斌找來復興美工的同學姚瑞中協助拍照和一起哈拉。

後來我們認識了大塊文化的廖立文總編,當時的大塊文化是由一群剛離開時報出版社的熱血出版菁英所組成,在那個翻譯外文財經書才是賺錢好生意的年代,他們卻希望不只如此,規畫每年要推出幾本在地創作,很幸運地,我們跟大塊一拍即合,成就了這本書。

當時全彩圖文製作的中文出版品不多,關於城市主題的企畫也少見,年少時光的我們,從好多偉大的小說、音樂專輯、電影當中獲得養分,產出許多金句,作為這本書的定位描述:真正的生活不在他方,台北就是台北。如果你是米蘭昆德拉的書迷,就可輕易認出,這是向《生活在他方》致敬的文案。

當年我們仗著年輕氣盛,歷經多次熬夜扯屁,討論出九大面向,分別是:怪店、戀物、經典、偏方、土味、嬉味、逃逸、夢想與個人,作為一百個在台北生存的理由。

DSC06114 [最大闊度 1024 最大高度 768]《在台北生存的一百個理由》自1998年推出至今已再版3次,當年原班人馬的集體創作歷久彌新,總能引起城市人們的共鳴。

九個面向,構成了在台北生存的理由
所謂的「怪店」,描寫的當然不是商店,而是有趣的場所,例如「中正紀念堂」講的是奇怪首都裡的奇怪寺廟,是姚瑞中的行動藝術作品;陳光達寫行天宮完全拜廟手冊,透過認真拜拜、熟悉祭祀程序的恩主宮義工阿嬤,嘲諷不了解傳統宗教的高傲文青。

所謂的「戀物」,是我們這些少年文青分享的購物心得,例如在沒有網路書店的1990年代,我們想方設法採買歐美進口雜誌,例如到義大利服裝品牌班尼頓買《Colors》,去Tower Record的圖書雜誌區尋寶;馬世芳和許允斌跟著熟門熟路的音響前輩,到當時中華路附近的傳統音響店採買喇叭和主機。

所謂的「經典」,馬世芳認真寫了向洪範書店出版品致敬的文章,從字體、版面、用紙、開本,到封面都澈底致敬;當時熱衷政治活動的我本人,則寫了篇文,「記錄」下1994年宛如嘉年華會般熱鬧的台北市長選舉。

「偏方」寫的是另類生活趣味,到天母採買便宜的剪標名牌成衣、到光華商場附近買大補帖光碟(那時候還沒改建成大樓)、去進口食品行採買食材乾貨(二十多年前大型量販店還沒進駐)。

「土味」講的是在地文化的展現形式,例如台灣特殊的KTV影像,刻板印象中台語歌總是搭配浪子舞女;當然也有和土地資源有關的草山溫泉,以及清晨時分許多長輩甩手做運動的社區公園。

「嬉味」的內容,其實是渴望躋身中產階級和知識菁英的我們,尖酸刻薄地取笑他人、作弄自己,描寫當年文化大咖群聚的「2.31咖啡」,標題修辭是:十年後,你要坐哪一桌?

最後,「逃逸」是我們的私房路線推薦,姚瑞中拍北美館,我們形容它是全台北吹冷氣最物超所值的場所;「夢想」其實是針對難以改變現實的諷刺,例如當年遲遲難以動工的巨蛋;「個人」理由的五篇,算是我們各自對於這本費時兩年作品的懺情獨白。

城市是眾人的舞台,期待新世代創作
城市始終在那邊,不同的時代,需要不同的創作能量和面向。若想投身音樂和表演,台北現在有更多小型空間,提供年輕人舞台,如今也有許多官方和民間單位提供創作協助,更該好好把握。
 
黃威融個人照 [最大闊度 1024 最大高度 768]文.圖ー黃威融
編輯人,寫作人,創意人。臉書請找黃總編,總是以編輯的角度看待熱炒、聚會、旅行、約攤和創意表現。

相關照片

近期的熱門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