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打造宜居永續的零碳城市(台北畫刊111年9月)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22-09-05

2101

在全球對抗氣候變遷推動淨零排放趨勢下,台北市為擘畫城市轉型藍圖,完成2050氣候經濟、循環經濟、數位經濟及基礎建設轉型,制定了《台北市淨零排放管理自治條例》並設置「氣候轉型基金」,將專款應用於與氣候變遷相關的工作事項,除對於投資綠色產業的企業給予獎勵補助外,也邀請中小企業轉型、鼓勵民眾實踐淨零綠生活,透過公私部門協力,共同加速台北市邁向淨零目標。

多管齊下減少碳排放
《台北市淨零排放管理自治條例》主要透過消除溫室氣體排放、增加綠能電力、減少耗電、推廣綠運具、減少廢棄物、增加樹木碳匯、提升抗災能力和推動永續發展共八大核心項目,達成2050年淨零目標。而根據市府統計,北市主要排碳來源為住商及運輸部門,因此降低這兩個部門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至關重要。

台北市環境保護局副局長盧世昌表示,降低住商溫室氣體的排放,與建築物本體構造密切相關,因此市府從公部門建築先行示範,推動智慧零碳建築。例如,目前興建中的南港機廠社宅,在設計上便選用再生材料、輕量化設計以及未來建材回收利用,是全台首棟實踐淨零循環經濟的建築物。

「『運具電動化』也是台北市重要的淨零路徑。」盧世昌提到,台北市將在2030年全面完成市區公車電動化、一般公務汽車全面汰除燃油汽車,改用電動或氫能車輛。此外,市府也提出3年電動機車補助計畫,鼓勵民眾購買電動機車,截至今年7月底,台北市電動機車占比7.3%,新購電動機車占比26%,均為全國第一。

公私協力加速淨零目標
為能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世界各國開始透過碳權抵換或交易制度(「碳權」即排放碳的權利及額度,多餘未使用的碳權可作為交易),鼓勵民間企業加入淨零行動。台北市也結合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輔導民間企業參與的「微型規模抵換專案」,補助服務業設備汰換,以減少電力消耗而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同時協助企業透過第三方單位進行查證作業獲得碳權,如此一來,企業不僅能降低營運成本,亦可獲得碳權及提升企業形象。

訪談圖片 2透過使用環保杯或循環杯等非一次性用品,可為城市永續及淨零目標盡一份心力。

盧世昌分享,環保局於2020年輔導與協助台北101向環保署申請微型規模抵換專案,將商辦大樓地下停車場照明燈具汰換為高效率LED節能燈具,推估每年減少51萬度用電量,環保局及台北101並於2021年獲環保署核發各92公噸碳權額度。此外,環保局也於2021年輔導家樂福重慶店盤點賣場空調設備效率,向環保署提出「汰換更新高效率磁浮式冰水主機」計畫,預估年均節電34.3萬度,為全國首個大型零售業完成微型規模抵換專案案例。

盧世昌補充,在社區與家戶方面,台北市集合住宅眾多,而照明、空調等設備又是主要用電來源,因此台北市今年辦理「社區與家戶耗能設備汰換補助計畫」,補助社區汰換公共區域的老舊照明及空調系統,推估補助85處社區,也推出「住宅節能家電補助計畫」,補助住宅汰換老舊冷氣與冰箱,兩計畫預估共節電2,303萬度,減碳1萬1,561噸。

養成綠生活減碳習慣
2022年為台北市淨零元年,市府投入270餘億元,推動9大減碳政策共23項行動計畫,逐步達成淨零目標。民眾也可從日常生活中為淨零排放盡一份力,例如減少使用一次性餐具及用品、多搭乘綠運具等,養成淨零綠生活習慣。

盧世昌說,為達成城市淨零目標,市府除透過「由公而私,由內而外」原則,針對住商、運輸、廢棄物及農林四大面向因地制宜規畫減碳行動,也需民眾一起落實減碳行為,讓淨零行動具體實踐,共同邁向零碳台北。

訪談圖片 1興建中的南港機廠社宅是全台首座淨零循環經濟的建築物。(圖為模擬圖)


文ー韋森
圖ー台北市環境保護局

相關照片

近期的熱門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