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台北畫刊105年6月第581期—もしもし,原總督府電話交換局畫回來了! 現代主義風華再現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16-06-13

5757

1.jpg

總督府電話交換局依現在的地址來看,為博愛路68到72號的中華電信博愛路服務中心,建築於1937年(昭和12年)落成,由「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臨時建築系」所規劃,主要負責設計監造的建築師為鈴置良一。

鈴置於1925年來到臺灣,受聘於「臺灣土地建物株式會社」擔任技師,起初也參與一些榮町(今衡陽路一帶)的民宅設計,1929年為總督府延請督導「基隆港合同廳舍」(今基隆港務局)、嘉義電信局以及這座電話交換局等的建設案。

俐落美感的創作手法
鈴置良一的建築手法同時受到現代主義、折衷主義、表現主義的影響,尤其偏愛美國建築大師萊特(Frank Lloyd Wright)的風格。

所謂現代主義乃與生俱來的反叛性格,所以電話交換局並沒有繁複的裝飾,而只以水平弧線構成立面,外牆為淺色面磚,在轉角處內縮為主入口而採圓弧面設計,大門兩側開有圓窗,其上有弧形雨遮和陽台,最上方為3樓女兒牆和旗桿座;又因不講究對稱,因此總平面呈自由的L造型,總體設計頗為簡潔俐落、線條優雅。

戰後國民黨政府接收更名為「台北電話交換局」,修建時加蓋頂樓,並拆除入口圓窗與雨遮陽台等,使得比例失調,外觀失去原有的美感,如今已列入台北市定古蹟,有待恢復昔日風華。
其實電話交換局的建築是由當時的臺灣人林煶灶(字尚志)所開設的「協志商號」營造廠負責興建。林尚志是臺灣總督府工業講習所(今之台北科技大學前身)的建築科卒業,其後進入高石組、矢部組,這2家「請負」業(營造商)曾承包今台北車站附近、已成古蹟的「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

1919年林尚志自行創立公司,承建的電話交換局和臺北市役所(今行政院),其施工品質都非常優良,廣受好評,替台灣人爭了一口氣。林尚志在日人離臺時,買賣承接日人留下的50餘棟房子以及無數的土地與機器,後來改組「大同公司」,成為台灣的鉅富。

IMG_2023.jpg
▲總督府電話交換局依現在的地址來看,為博愛路68到72號的中華電信博愛路服務中心。(魚夫攝)

電話交換局的交替輪轉
起初,日本時代郵政與電信不分家,而臺灣境內設有電話始於澎湖島守備隊各部之間,當時為軍事之用的野戰電信;1896年臺灣總督府接管野戰郵便局,也設立郵便電信區,1900年至1902年在臺北與基隆之間設立據點,1902年為因應需求擴大,由郵便局接管。

當時電話互通採共電式人力轉接,這一類的工作人員稱交換手;1937年臺北局繼高雄局後引進「自働式電話」系統,電話業務才獨立出來由總督府電話交換局統轄。另外,現在台灣警政使用的專用電話始於1897年設置,到了1935年全島也開始通話了。

160409095308.jpg
▲ 點此看相關影片
 

文‧圖‧攝影/魚夫(弘光科技大學特聘教授)

相關照片

近期的熱門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