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台北畫刊104年11月第574期-左圖右史看故鄉/導覽傳統艋舺到今日萬華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15-11-25

6213

萬華區雖然在台北市現有的12個行政區裡,面積不算大,但如果深入走踏尋訪,也可以走上兩三天。萬華是筆者的故鄉,在此帶過的相關戶外導覽活動,每年約有5、60場,主題可涵蓋生態環境、文史宗教、商街美食、街友社福、社區營造等等。筆者大多會依據主題,搭配實質的地域空間,讓參與者先透過室內講授,再拿著古今地圖對照,走出教室深入空間社區來重新認識萬華。

1930年代艋舺廟口販賣金銀紙的攤販
▲1930年代艋舺廟口販賣金銀紙的攤販。

從傳統艋舺到今日萬華
艋舺萬華區發展至今已逾300多年,大致的空間社區可分成北萬華西門町、中萬華艋舺與下崁、南萬華加蚋仔與南機場等5個傳統街庄,每個街庄都有自己的歷史脈絡與時空意涵。這些傳統街庄演變至今,成為近代有著不同城市性格的文化生活圈,諸如以青少年流行文化與電影為主的西門町、廟宇老街及小吃為主的艋舺、全台最早官定工業區下崁(目前以服飾與鐘錶批發為主)、過往以生產香花作物與麻竹筍為主的農業區加蚋仔(現有全國最大的批發市場),以及全台最早的飛機場與軍眷國宅最大集結區南機場。上述這些生活圈在官方資料上則區分為「西門、龍山、大理、西園、東園、青年」等6個次分區。

艋舺是台北最早開發的地區,商業發達、文風鼎盛,與台南府城、彰化鹿港三足鼎立,曾是北台灣重要的政經文化中心。歷經近300年的繁華洗禮,直至今日,艋舺境內的河港文化、廟堂建築、老街古巷、百年老店等等,不僅在台灣歷史上獨樹一幟,且區內尚留有可見證當年歷史風華的歲月痕跡。

艋舺舊街裡仍留存許多傳統老店鋪
▲艋舺舊街裡仍留存許多傳統老店鋪。

穿越古今 認識艋舺
藉由昔日先民存留至今的古圖舊照及文史資料,並配合實際的田野調查,得知台灣晚近這3、400年來漢人的開墾歷程,大致呈現「港口、廟口、市街、學校、社區」等5個階段,艋舺自然也不例外。早期先民從淡水河畔老碼頭上岸,選擇在鄰近岸邊地勢較高的地方開始興建寺廟,例如艋舺龍山寺、祖師廟、青山王宮,歷經百餘年,廟與廟之間自然形塑出各種與生老病死有關的老市街,例如以佛具為主的艋舺舊街、金紙業與嫁妝行聚集的艋舺新街、土炭交易的剝皮寮,老廟與老街的鄰近空地上,在日據時期就闢建了當地最老的小學──老松國小。此外,萬華火車站、新富市場等公共設施也接踵興建,原本已是人來人往的老艋舺,再加上外部的城鄉移民,逐漸形成了大家今日所見的富民、福音、青山等里。

近年因市區往東發展,艋舺呈現老舊容顏,成長停滯。過往繁華雖已走遠,今日隱身在艋舺市街裡,仍有許多地景、老店、庶民文化和在地生活智慧,甚至年輕人新開的創意旅店及生活展覽,非常值得國內外旅客來此停留小歇、駐足觀光。

鳥瞰剝皮寮歷史街區,別具一番風味
▲鳥瞰剝皮寮歷史街區,別具一番風味。

相揪作伙 艋舺迺透透
今年8月29日,筆者除了帶領台北市市長柯文哲進行一趟艋舺小旅行外,也舉辦了10場星期六、日定時導覽活動,每場參與人數從最初的30多人,到後來的150多人。由此可見,國人多渴望由專業人士領軍,在某一小區域內做深入淺出的旅遊導覽。

10場艋舺迺透透的導覽路線從龍山寺地下街開始,沿途經艋舺舊街(今西園路)、艋舺公園與廟埕廣場、遠眺萬華火車站新建工程、龍山寺、青草巷、艋舺新街(西昌街)、清代傳統街屋與巷弄市集、康定路上的知名老商鋪、新富市場、台北鄉土教育中心、老松國小、剝皮寮歷史街區、清代艋舺隘門、華西街觀光夜市、台北仁濟院等著名景點。

上述景點裡,不乏有全世界、全台灣、全台北市第一的榮耀,例如即將歡度兩甲子生日的老松國小,是台灣名列前茅的知名老學校,學生人數還曾榮登金氏世界紀錄;龍山寺地下街則堪稱是全世界聚集密度最高的專業算命街;正在如火如荼興建的萬華火車站,完工後將榮登全國建築結構最高的火車站;剝皮寮歷史街區是台北市內碩果僅存可見證清代、日據、戰後到1970年代的百年歷史老街;興建於1920年代的新富市場,則是目前台北市裡少數僅存的現代化老市場。

在筆者的導覽下,艋舺迺透透就像是穿越時空隧道,回到艋舺的黃金年代,昔日先民篳路藍縷的景象歷歷在目,但在回顧過往、發思古幽情之餘,也讓我們放眼艋舺的未來,一起攜手再造艋舺為台北的新亮點。

在回顧過往之際,也讓我們放眼艋舺的未來,一起攜手再造艋舺為台北的新亮點
▲在回顧過往之際,也讓我們放眼艋舺的未來,一起攜手再造艋舺為台北的新亮點。


文‧圖/高傳棋(台北老城區資深導覽員)

TAG

相關照片

近期的熱門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