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台北畫刊104年10月第573期-穿越艋舺看台北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15-10-20

4260

萬華舊稱「艋舺」,原為台灣原住民平埔族凱達格蘭族語的音譯,意指「獨木舟」,在先民披荊斬棘、胼手胝足的開發下,清朝時,與台南府城、彰化鹿港並列為三大重要城市,享有「一府、二鹿、三艋舺」的美稱。

歷經近百年的歲月洗禮,艋舺境內的河港文化、廟堂建築、老街古巷等人文史蹟,建構了台灣歷史上舉足輕重的地位,至今萬華區內存留可見證當年風華歷史的歲月痕跡,仍有許多地景、老廟、老學校、老店鋪、老社區、老故事,隱身在艋舺市街,值得一探究竟。

未來,以活化古蹟的方式促進商機,透過都市更新的手段翻轉艋舺,萬華的發展正邁向一個流行與傳統並重的繁華之都,本期《台北畫刊》除了介紹「中正萬華復興計畫」的規劃與建設,也提供幾個特色景點,歡迎您跟我們一起穿越艋舺看台北。

剝皮寮歷史街區

剝皮寮街區保留老台北的建築風華。
▲剝皮寮街區保留老台北的建築風華。(圖/台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提供,高讚賢攝)

剝皮寮街區是一條在清朝即形成的街衢,自2009年對外開放以來,已經成為傳統與創新、歷史與創意相互交織揉合的場域,持續透過藝術、文化資產及觀光的能量,展現台北城樣貌,積極推廣藝術文化教育及文化資產,讓街區達到有效的運用,希冀剝皮寮歷史街區帶動萬華地區成為台北市文化資產之窗,以不同的新姿態展現台北城的獨特魅力。

台北仁濟院

台北仁濟院成立已超過百年歷史
▲台北仁濟院成立已超過百年歷史。(圖/台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提供,劉佳雯攝)

台北仁濟院的源起可追溯至清代的窮民救助機構保嬰局、育嬰堂、回春院、養濟院、同善堂等。日據時期,將育嬰堂、養濟院、同善堂合併為「台北縣立仁濟院」,是頗具規模的社會慈善救濟機構,為北部最重要的醫療與社會福利機構,院內設有文史展示室,免費提供團體預約導覽,共同見證艋舺興衰歷史。

艋舺龍山寺

龍山寺是台北名寺,也是國際觀光客造訪台北的必遊之地
▲龍山寺是台北名寺,也是國際觀光客造訪台北的必遊之地。(圖/台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提供,高讚賢攝)

也稱萬華龍山寺,或台北龍山寺,建於1738年,是萬華信仰、商業的中心。數百年來,龍山寺是不同時代的人在心靈上的重要依靠,來到龍山寺,除了欣賞台灣寺廟建築藝術之美,也可以感受傳統民俗文化的深奧。

龍山寺旁邊就是專門販售藥草的青草巷,為台灣最知名的藥草街,過去的藥草靠著船運便利,形成小小的商業規模,緊鄰龍山寺旁的西昌街青草巷,堅持迄今,依舊是北台灣最重要的藥草門市。

華西街觀光夜市

華西街觀光夜市緊鄰龍山寺,吸引許多觀光客前來品嘗道地台灣小吃
▲華西街觀光夜市緊鄰龍山寺,吸引許多觀光客前來品嘗道地台灣小吃。(圖/台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提供,王能佑攝)

華西街夜市位於龍山寺附近,是我國第一座觀光夜市,早期以蛇、鱉等燉補藥膳小吃而聞名,近年則有許多特色攤位吸引遊客目光,例如足部按摩、名字作畫等,也有許多不可錯過的美食小吃,例如台南擔仔麵、北港米糕粥、北海道新鮮魷魚等,是國內外觀光客最鍾愛的景點之一。

艋舺清水巖

艋舺清水巖在清朝與艋舺龍山寺、大龍峒保安宮並稱台北三大寺廟。
▲艋舺清水巖在清朝與艋舺龍山寺、大龍峒保安宮並稱台北三大寺廟。(圖/台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提供,王能佑攝)

清水巖位於康定路與長沙街交叉口,主祀「清水祖師」,故又稱為清水巖祖師廟或清水岩,也有人稱為祖師廟。廟內有光緒皇帝御賜「功資拯濟」匾額一面,現為市定古蹟,2010年2月電影《艋舺》上映,片中有不少場景都是在清水巖內拍攝而成,也讓清水巖成為追星族必遊景點之一。

TAG

相關照片

近期的熱門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