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日期:2015-09-16
6598
有保安宮、孔廟加持的大龍峒,堪稱台北文化底蘊最深厚的地區,曾經文風鼎盛到有「三步一秀才,五步一舉人」的美譽,清代期間教育水準冠於全台。想知道大龍峒別有「峒」天的文史小故事?《台北畫刊》走訪當地人士,請他們娓娓道來大龍峒過往的繁華盛景,及其背後的人文軼事。
說到大龍峒的文風,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保安宮。
保安宮對場作的火藥味
說到大龍峒的文風,首屈一指的就是保安宮、孔廟和老師府,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保安宮。保安宮於200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亞太文化資產保存獎而享譽國際,目前為國家二級古蹟。
保安宮為國家二級古蹟
大龍峒人文商圈發展促進會理事長何秉鴻指出,保安宮歷史悠久,因主結構均為木造,多年來歷經多次整修,其中又以1917年的整修幅度最大,當時廟方請來陳應彬、郭塔2位師傅維修,將廟宇分左右兩邊,由2個師傅各負責一邊,也因此在雕梁畫棟間,不時可見2人較勁之處。整體來說,保安宮左側風格偏向西式,而右側偏向中式。
像是民眾可以在左側發現有洋樓的建物雕刻,右側則是中式建物雕刻,位於梁、柱交會處的三角形透雕木件「員光」,本身看起來像是一個打開來的書卷,意味著「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精神。
其中有一個員光更有意思,中間留有一排字「好工手不補接」,意思是說當雕刻師傅沒有把作品處理好的時候,會將殘缺的部分用其他木頭補上,雖然黏著、上色後看不出來,但同行的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你的工法好不好。短短6個字,就將當時兩大工匠互相競技,挑釁、嘲諷對方的對戰氣氛表露無遺。
▲保安宮其中一個員光上留有「好工手不補接」字樣。
台北孔廟日人前來尋根
至於台北孔廟,何秉鴻指出,台北孔廟特殊之處在於它是世上2,000多座孔廟中,極少數由民間出資興建的孔廟。民國初年,地方人士決定以民間力量,聘請修建艋舺龍山寺及新竹城隍廟的泉州名匠王益順重建,因此,台北孔廟處處流露中國大陸南方建築特色,呈現典型的閩南建築風格。
▲保安宮正殿屋頂重簷的「八仙大鬧東海」木雕斗拱。
難得的是,台北孔廟每年遊客有8萬多人,其中日本人就占了相當大的比例。
何秉鴻說,日本文化因源自中國,當地的孔廟稱為「至聖廟」,也就是從「至聖」先師孔子而來。日本孔廟分為主祭孔子的主殿大成殿、供奉媽祖的天妃宮、供奉關公的天尊廟,及用來教導儒學的明倫堂,因此當日本遊客來台灣時,都想來台北孔廟朝聖。
▲台北孔廟主祭孔子的大成殿,吸引日人前來朝聖。
老師府文物發人深省
▲老師府接待賓客的「公館廳」。
但讓熟悉大龍峒地方文物的專家們最為感嘆的就是老師府,又稱陳悅記古宅,目前為國定三級古蹟。其所在的大同區老師里里長許宮銘特別解釋,「陳悅記」不是人名,而是陳家祭祀公業的名稱,老師府則是在清嘉慶年間由陳家先祖陳遜言所建,後因人丁興旺,逐步擴建為「公媽廳」、「公館廳」2個形式、大小都相同的閩南式四合院。
▲老師府的家祠「公媽廳」。
本身就可代表大龍峒歷史的陳家,前後共出了3名舉人,陳維英、陳維藻及陳肇興,功名睥睨全台。其中陳遜言四子陳維英高中舉人後,被清朝授內閣中書,也就是當時清朝咸豐皇帝的老師,後來並擔任仰山、學海2大書院院長,作育英才無數,地方上均尊稱「老師」,因此稱祖厝為老師府。
許宮銘說,當時大龍峒文風鼎盛,有著「三步一秀才,五步一舉人」的美譽。清朝當時規定,鄉試中舉人者,可在自家門前豎立高數公尺的「舉人旗」,其中包括石礎、石旗竿及旗幟,以彰顯功名,陳家老師府原有3對舉人旗,如今只剩1對,也是全台灣僅剩的1對。
▲陳悅記古宅中,前埕象徵科舉功名榮譽的石旗竿。
目前老師府的公媽廳因列為國定古蹟已重新整修,但公館廳仍因陳家後代子孫對祭祀公業的祖產意見不一而日漸傾圮,甚至連曾經掛在祠堂上的咸豐皇帝聖旨,都疑似遭竊,讓人痛心。
令人唏噓的是,老師府的門廳上,至今仍保留祖先留下的1副對聯,由於對聯已經斑駁,外人走馬看花經常會忽略,但仔細端看對聯,上聯寫著「數十年克勤克儉祖宗創業」,下聯則是「第一等不仁不義兄弟爭田」,看著陳家祖先對於後世子孫的訓示與期望,再對照如今台灣社會的困境,更是發人深省。
初秋的台北,散發著懷舊的氛圍,不妨前來大龍峒走訪這些膾炙人口、充滿歷史感的古蹟,好好地發發思古幽情吧!
▲台北孔廟有一道萬仞宮牆。
文/蔣永佑
攝影/許斌
說到大龍峒的文風,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保安宮。
保安宮對場作的火藥味
說到大龍峒的文風,首屈一指的就是保安宮、孔廟和老師府,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保安宮。保安宮於200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亞太文化資產保存獎而享譽國際,目前為國家二級古蹟。
保安宮為國家二級古蹟
大龍峒人文商圈發展促進會理事長何秉鴻指出,保安宮歷史悠久,因主結構均為木造,多年來歷經多次整修,其中又以1917年的整修幅度最大,當時廟方請來陳應彬、郭塔2位師傅維修,將廟宇分左右兩邊,由2個師傅各負責一邊,也因此在雕梁畫棟間,不時可見2人較勁之處。整體來說,保安宮左側風格偏向西式,而右側偏向中式。
像是民眾可以在左側發現有洋樓的建物雕刻,右側則是中式建物雕刻,位於梁、柱交會處的三角形透雕木件「員光」,本身看起來像是一個打開來的書卷,意味著「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精神。
其中有一個員光更有意思,中間留有一排字「好工手不補接」,意思是說當雕刻師傅沒有把作品處理好的時候,會將殘缺的部分用其他木頭補上,雖然黏著、上色後看不出來,但同行的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你的工法好不好。短短6個字,就將當時兩大工匠互相競技,挑釁、嘲諷對方的對戰氣氛表露無遺。
▲保安宮其中一個員光上留有「好工手不補接」字樣。
台北孔廟日人前來尋根
至於台北孔廟,何秉鴻指出,台北孔廟特殊之處在於它是世上2,000多座孔廟中,極少數由民間出資興建的孔廟。民國初年,地方人士決定以民間力量,聘請修建艋舺龍山寺及新竹城隍廟的泉州名匠王益順重建,因此,台北孔廟處處流露中國大陸南方建築特色,呈現典型的閩南建築風格。
▲保安宮正殿屋頂重簷的「八仙大鬧東海」木雕斗拱。
難得的是,台北孔廟每年遊客有8萬多人,其中日本人就占了相當大的比例。
何秉鴻說,日本文化因源自中國,當地的孔廟稱為「至聖廟」,也就是從「至聖」先師孔子而來。日本孔廟分為主祭孔子的主殿大成殿、供奉媽祖的天妃宮、供奉關公的天尊廟,及用來教導儒學的明倫堂,因此當日本遊客來台灣時,都想來台北孔廟朝聖。
▲台北孔廟主祭孔子的大成殿,吸引日人前來朝聖。
老師府文物發人深省
▲老師府接待賓客的「公館廳」。
但讓熟悉大龍峒地方文物的專家們最為感嘆的就是老師府,又稱陳悅記古宅,目前為國定三級古蹟。其所在的大同區老師里里長許宮銘特別解釋,「陳悅記」不是人名,而是陳家祭祀公業的名稱,老師府則是在清嘉慶年間由陳家先祖陳遜言所建,後因人丁興旺,逐步擴建為「公媽廳」、「公館廳」2個形式、大小都相同的閩南式四合院。
▲老師府的家祠「公媽廳」。
本身就可代表大龍峒歷史的陳家,前後共出了3名舉人,陳維英、陳維藻及陳肇興,功名睥睨全台。其中陳遜言四子陳維英高中舉人後,被清朝授內閣中書,也就是當時清朝咸豐皇帝的老師,後來並擔任仰山、學海2大書院院長,作育英才無數,地方上均尊稱「老師」,因此稱祖厝為老師府。
許宮銘說,當時大龍峒文風鼎盛,有著「三步一秀才,五步一舉人」的美譽。清朝當時規定,鄉試中舉人者,可在自家門前豎立高數公尺的「舉人旗」,其中包括石礎、石旗竿及旗幟,以彰顯功名,陳家老師府原有3對舉人旗,如今只剩1對,也是全台灣僅剩的1對。
▲陳悅記古宅中,前埕象徵科舉功名榮譽的石旗竿。
目前老師府的公媽廳因列為國定古蹟已重新整修,但公館廳仍因陳家後代子孫對祭祀公業的祖產意見不一而日漸傾圮,甚至連曾經掛在祠堂上的咸豐皇帝聖旨,都疑似遭竊,讓人痛心。
令人唏噓的是,老師府的門廳上,至今仍保留祖先留下的1副對聯,由於對聯已經斑駁,外人走馬看花經常會忽略,但仔細端看對聯,上聯寫著「數十年克勤克儉祖宗創業」,下聯則是「第一等不仁不義兄弟爭田」,看著陳家祖先對於後世子孫的訓示與期望,再對照如今台灣社會的困境,更是發人深省。
初秋的台北,散發著懷舊的氛圍,不妨前來大龍峒走訪這些膾炙人口、充滿歷史感的古蹟,好好地發發思古幽情吧!
▲台北孔廟有一道萬仞宮牆。
文/蔣永佑
攝影/許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