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台北畫刊104年9月第572期—公辦都更.水岸生活.圓環再生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15-09-15

4191

為改善地區環境品質、強化老舊社區機能,透過公辦都更提供公共住宅,同時思索建成圓環再發展及推動市場改建更新等議題,以加速大同區的都市再生。

蘭州 ----斯文里公辦都更 改善居民生活環境
蘭州----斯文里整宅是1960 年至1970 年間辦理地區公共建設、興闢公共設施時,為安置地上違建及部分合法建物拆遷戶所興建的現代化小坪數整建住宅。蘭州 ----斯文里整宅完工迄今已逾50 年,社區公共環境及居住空間老舊問題日趨嚴重。過去一直無法成功推動更新,在於社區有較多弱勢及年長住戶,更新期間缺乏妥善的安置及照顧,因此市府採取興建中繼住宅,以「先安置、後改建」的都市更新策略,協助社區居民在都更期間短期安置於中繼住宅,提升生活便利性,同時保留在地社會網絡連結,加快推動都市更新。

基地選定原則:
1. 交通便利、鄰近捷運站最佳
2. 公有地優先
3. 區位條件佳、服務範圍廣
4. 可同時提供公共服務設施

明倫國小、蘭州國宅及斯文里整宅為公辦都更選定的基地。(圖/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提供)
▲明倫國小、蘭州國宅及斯文里整宅為公辦都更選定的基地。(圖/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提供)

為達在地安置,同時考量交通便捷與公有土地有效利用,經綜合評估後,同樣位於大同區且鄰近捷運圓山站的明倫國小原校地為本案最適切的中繼基地。未來明倫國小中繼住宅將不只做為整宅更新安置,更規劃明倫創造力學園,含納社區性公共服務機能,如社區商場、托育、公共開放空間、社區教室、視聽室、圖書館等社區公共空間。

未來並將分別於明倫國小舊址及大龍街75 號市有房舍成立社區規劃師工作室,作為意見溝通平台,協助居民辦理都更重建;同時結合各局處辦理法令規定解說、住屋貸款條件、租屋說明、社區保母、青創申請、托老事項等,協助地區匯聚共識。
蘭州國宅
▲蘭州國宅

國順景星里社區培力都更 創造城市新地景
國順里及景星里位於大同區北邊,日據時代屬「大橋町」,位於大龍峒與大稻埕之間,其中「迪化街二段」為歷史發展軸線連結大龍峒及大稻埕的要徑,經歷過台北西城的歷史風華,保有百年以來蜿蜒街巷里弄及平房瓦舍的特色,見證老台北的歷史及大橋町的歷史風貌價值。

淡水河跨堤公園模擬圖。(圖/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提供)
▲淡水河跨堤公園模擬圖。(圖/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提供)

然而因土地權屬細分且複雜,以致國順里及景星里為台北市少數尚未依都市計畫開闢完成的地區。另缺乏地區公園綠地的國順里及景星里,因土地徵收不易,公園開闢困難,導致公共設施缺乏,未來市府將沿著環河北路淡水河堤岸上空,導入地區性且兼具區域性立體綠化構想的新綠色公共基盤「淡水河跨堤公園 (Sky Park)」,創造台北新地景。

透過「淡水河跨堤公園」建置,可串接大同區綠色交通網絡與水岸景觀資源,消除堤防壁體所造成市區與河岸活動隔閡,創造市區內人行步道與河濱公園間的連續性休憩空間,藉此誘發公辦都更及民辦都更的啟動。未來國順里及景星里將以「迪化街二段」為主要發展軸線,透過「老屋新用計畫」盤點出迪化街二段沿街閒置老屋,市府提供整修經費補助,有價取得一定年限使用權,續由市府「代管代租」予有需要的年輕人,讓年輕家庭與青年人回流到老舊社區中,藉此引入人潮聚集,除可作為中繼住宅外,亦能作為青創空間、里內育嬰托老中心、小型圖書館、展演空間或背包客棧。

拆除前的圓環舊景。(王能佑攝)
▲拆除前的圓環舊景。(王能佑攝)

建成圓環再生發展 傾聽各界聲音
建成圓環成形於1908 年,淡水線鐵路開通後,成為大稻埕周邊飲食攤商聚集地,在1960 年代達到發展高峰,是台北庶民美食的代表地,更是重要的精神地標之一,後因1993 年及1999 年2 次火災而逐漸沒落。雖有美食館改建與經營計畫持續進行,然未能與社區居民取得共識,計畫成效有限。2007年由台北圓環股份有限公司以公開評選方式取得經營權,契約將於2016 年7 月29 日到期,依過去的經營經驗,圓環的發展正處在一個重要的轉捩點,圓環的再生也需要社區居民積極參與及互動溝通。

建成圓環規劃模擬圖。(圖/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提供)
▲建成圓環規劃模擬圖。(圖/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提供)

市府在今年5 月30 日於建成圓環召開「公民咖啡館」活動,邀請在地議員、居民、社區意見領袖、社區規劃師、專家學者、建築師,以及市府相關局處、財團法人台北市都市更新推動中心等關心圓環再生事務的社群,運用公民咖啡館的討論方法,就交通、美食、都市環境、歷史脈絡、文化旅遊等各面向議題進行腦力激盪,彙集眾人對於建成圓環未來再發展想像的可能性,會場上百家爭鳴大放異彩,未來市府將持續廣納市民意見,共創大同區再生榮景。

建成圓環「公民咖啡館」活動。(圖/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提供)
▲建成圓環「公民咖啡館」活動。(圖/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提供)

社區規劃師工作室駐點 與民眾溝通
今年隨著各都市再生計畫的推動,市府為廣納民意,重新啟動社區規劃師制度,以社區規劃師工作室駐點計畫進行長期駐點,推動內容包括:先盤整大同區社區資源,溝通並蒐集民眾意見,期與地方居民建立夥伴關係,另透過定期討論,凝聚地區共識;透過公私部門討論,深化大同區發展議題,並依需求媒介適當資源協助;藉由地方持續滾動及地方深耕,逐步建立公私共識,凝聚大同區發展願景。

「大同再生計畫」規劃2 處社區規劃師工作室駐點,分別為蘭州國宅旁稅捐處閒置房舍(昌吉街61 巷45 號1 樓)及 URS44(迪化街一段44 號1 樓),已於今年7 月成立,期望透過社區規劃師在地進行市政溝通,催化地區再生。

迪化街駐點URS44。(圖/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提供)
▲迪化街駐點URS44。(圖/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提供)

相關照片

近期的熱門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