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台北畫刊105年12月第587期— [公民總主筆] 拭去灰塵 讓醇厚與時尚齊行 減法:城市重生之道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17-01-13

2894

走一趟台東池上,親眼見證伯朗大道的田疇廣闊;一無遮攔的縱谷,頂上白雲款款拂過,中央山脈靜靜躺在眼前。許多人驚嘆這是天堂所在,故又有天堂路之稱。然而能夠成就今天的池上,實則受惠於幾位社造人士當年拒絕在田中央設立電線桿的遠見,加上村民願意配合,故以致之。這就是「減法施政」。台北畫刊105年12月第587期— [公民總主筆] 拭去灰塵 讓醇厚與時尚齊行 減法:城市重生之道▲今天的池上擁有廣闊視野,受惠於幾位社造人士當年拒絕在田中央設立電線桿的遠見。(莊豐嘉攝)

 

城市記憶的無形價值

苗栗南庄,是一個客家人與賽夏族共同生活的小村落。原本純樸的鄉鎮,卻因近年來觀光大興之故,使得南庄老街假日塞滿人潮,原本素樸有致的桂花巷,成了喧鬧的商販街道,令人失去一遊的興致。

 

從南庄往蓬萊方向的道路旁,更畫蛇添足,花幾千萬興建一條據稱有客家元素藍白紅條紋牆面的「客家巷弄」,水泥鋪成的彎道,沿路幾公尺便見一座矮房牆面,宛如一個個墓碑,既礙眼又掃興。加法之為惡,於文化摧殘尤烈。幸好,近來返鄉遊子增多,他們從文化著手,正在為南庄的文藝復興而築路。

 

而新竹北埔和多數客家庄最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因為保留了不少老房宅,諸如金廣福公館、天水堂、忠恕堂,以至於姜阿新老宅洋樓,這些以空間保留記憶的建築,讓世居北埔的子子孫孫得以光榮地回想當年,也讓想要返鄉的青年找到一條回家的道路。

 

人為建設越多,城市面貌破壞得越快,也就越容易失去一個城市的歷史記憶。

 

振興之道在於減法施政

去年到浙江旅遊,當地領導若有所失地說,中共建政以來,古建築被破壞最嚴重的有3個時期:一是大躍進、大煉鋼時期,許多建物被迫拆毀;第二個時期則在文革,破四舊讓這些老屋遭到浩劫;但前兩個時期都比不過第三個時期,也就是所謂改革開放以後。

 

他說,前兩個時期都是被迫、不得已,開放以後,卻完全是人民自動拆除;有些地方已經翻了三番,首先是把老房子改建公寓,後來又拆掉改建別墅,再拆掉,改建成大樓,因為這樣最值錢。

 

中國號稱古文明,實則令人懷念的老城市已經面目全非,即使現在入眼的所謂老建築,也都是重新仿造而成,離原先古味甚遠。原因是中國人窮怕了,只想致富,不想以後。

 

但台灣人早就有了生活質感。質感是一種說不出、卻感覺得到的文化。台灣人已經懂得老屋和老空間的價值,知道如何讓它綻放全新的光彩。尤其台北人,每天每週都有各式各樣的文化活動,經過市民參與,古老的空間自然充滿溫暖。

 

台北是個大都會,但隨著歷史變遷,新舊移民在不同時間點來此定居,留下斑斑時光刻痕,除了信義區大樓林立,台北部分老社區雖然陳舊,略顯破敗,也依然暗內含光,留有醇味。其振興解決之道不在於都更成大樓,而是如何整理規畫,就如拭去灰塵,讓明珠放亮。

 

大稻埕文藝復興做得不錯,赤峰街從原先的汽車零件黑手工廠,漸漸轉型為特色街弄,也正大有可為。但台北不會只有這幾條街弄足堪再生,還有許許多多的蒙塵老街,亟待有心人的經營。

 

作為擁有資源的政府,千萬不要再以加法的思維,東拆拆西蓋蓋。台北若能有一個醇厚與時尚齊行的想像和實踐,有如老子的無為而為,相信減法施政的魔法,會變化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城市之美。


台北畫刊105年12月第587期— [公民總主筆] 拭去灰塵 讓醇厚與時尚齊行 減法:城市重生之道
莊豐嘉
從傳統媒體跨境網路媒體,創辦新頭殼新聞網,如今投入串樓口(translocal)社群新聞平台,相信推動社會往前走,是媒體人最大的責任。
為新頭殼網站創辦人之一,曾任中央社副總編輯、台灣日報總編輯、新新聞黨政記者、自由時報國會及黨政記者及台灣記者協會第十屆會長。現為台灣和平草根聯盟理事長,並擔任台北廣播電台FM93.1每週一至週五晚上6點到7點「公民總主筆」主持人之一,邀請市民朋友一起加入討論財經、文化、公民社會、教育等議題。


文‧攝影/莊豐嘉

相關照片

近期的熱門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