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台北畫刊106年1月第588期—蔣渭水也曾去的酒家 再現蓬萊閣輝煌風華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17-01-12

9300


日本時代大稻埕有四大旗亭,所謂旗亭就是歌女陪侍的風月場所,分別是「江山樓」、「東薈芳」、「春風樓」和「蓬萊閣」,這些「酒家」(其實那時候無所謂酒家之名)建築均已拆除,其中還能從舊照辨識出細節者,目前唯「蓬萊閣」而已。


宴會盛事的氣派聚所

蓬萊閣有3層樓高,屬線條簡潔的新藝術風格,兩側衛塔高聳,中間有廊道連結各大廂房,正門入口玄關雄偉氣派,其上為陽台。蔣渭水當時經常在這裡為同志們舉行洗塵與入獄餞行餐會,有張照片係1928年蔣渭水的「台灣工友聯盟」在此舉行成立大會,照片現場擠得水洩不通,還有人站到二樓陽台的女兒牆外留下紀念照,門柱上的長幅布條,上書:「同胞需團結,團結真有力」。

 

當時在蓬萊閣曾經舉行的重要宴會,還有諸如1927年舉辦的「孫中山臺北華僑紀念會」;1928年舉辦的「林獻堂返臺洗塵會」,當時林獻堂是去環遊世界,增廣見聞。

 

其實「蓬萊閣」的原址是「東薈芳」,後來因為股東內訌,最大股的吳江山憤而另起爐灶,另外開了一家「江山樓」來打對台、拚對場,東薈芳果然不敵,只好去請當時的石油大亨,人稱「五舍」的黃東茂來入股。黃東茂將原址拆除重建,蓋了一座氣勢磅礡的3層紅磚大樓,再由東薈芳承租經營,可是東薈芳股東之間的糾紛不斷,最後由黃東茂收回,再改名「蓬萊閣」,該樓原為臺北市日新町1丁目168番地,約為今之南京西路163號。▲「蓬萊閣」原為臺北市日新町1丁目168番地,約為今之南京西路163號。(魚夫攝)


美饌與藝旦展現滿堂奢華

黃東茂接手後的「蓬萊閣」取代江山樓、東薈芳等,成為名流巨賈飲酒酬酢之所。初期的臺灣料理從1930年(昭和5年)的「蓬萊閣菜譜」來看,一桌酒菜從拾圓至肆拾圓不等,如上「一色」便是全席酒菜全來,其中著名的「一品鍋」有臉盆大,裡頭奇珍異材20餘種,其料理主要以福建菜為主,後又加入廣東菜、四川佳餚等,飲酒作樂之外,且有藝旦表演,可謂奢華之至。

 

當時所謂藝旦並非如今之北投酒家「那卡西」走唱而已,必須從小受到嚴格的訓練,自6、7歲離家學習談唱、吟詩和作曲等,其戲曲又分大小曲,連樂曲也得學,至少通曉琵琶、三弦琴、洋琴等,甚至在酒席中還要能划拳助興。

 

所以那時候有句「登江山樓,吃臺灣菜,聽藝旦唱曲」的俗諺,就是形容這是令人豔羡的盛事,然聽曲亦不可隨便,必得續攤在「藝旦間」裡聆聽。


▲手機掃描看建築影片。


文‧圖‧攝影/魚夫(弘光科技大學特聘教授)

相關照片

近期的熱門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