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574則文章
- 台北雙年展 打開文化邊界(台北畫刊112年12月)臺北市立美術館年度盛事「2023台北雙年展」, 匯聚五十多組國內外音樂人和藝術家, 以音樂計畫、平面攝影、影像、繪畫、雕塑及裝置等形式, 共同探討全球疫情前後,人們與世界關係的變化。 策展人穆柏安(左)於美術館中庭花園導覽作品《心.坎》。 走過疫情 重新定位自身 台北雙年展自1998年開辦以來,持續作為與全球當代藝術圈交流的平台,除了透過策展主題回應當代社會思潮及美學趨勢,...12982023-12-06
- 探索台北靈感源源不絕 用設計邀全球慶跨年(台北畫刊112年12月)在台北生活,處處都能感受豐沛的設計能量, 吸引旅居海外多年的華裔設計師黃偉豪在此定居。 台北高度的國際化與友善創業環境, 也使得更多創意能在此碰撞出新火花。 以圖像傳遞邀請 吸引全球旅客 旅居海外多年的華裔設計師黃偉豪曾參加各國跨年活動,但他表示最喜歡的還是台北101的跨年煙火秀,「每年民眾在台北市的不同角落,都有機會看見不同主題的煙火,體現全城同歡的精神。」 今年黃偉...10142023-12-06
- #寫真 也把鏡頭外的感覺拍下來(台北畫刊112年12月)📷攝影 吳聲玟 現為自由設計師斜槓攝影,曾擔任兩岸電影展視覺設計、誠品書店美術設計及《台灣爵士光譜》、《台北咖啡館:人文光影紀事》等專書設計。 我求學時念的是設計,攝影是其中的必修課。我喜歡拍天空,在人潮熙來攘往的市區,通常不容易拍到好看的天空。但某天下過雨後,東區的天空像被洗過一樣,當夕陽從天空揮灑下來,我就想把這樣美的時刻連同氛圍也專心地...4412023-12-06
- 台北文化獎 形塑人文風景的推手(台北畫刊112年11月)台北文化獎已辦理27屆,表揚近80位得獎人, 每位都是台北這座城市的文化名片, 共同造就台北成為兼容並蓄、豐美獨特的文化之都。 保留歷史脈絡 形塑台北文化 明年是台北建城140週年,一百多年來,不同族群在這座城市安身立命,共同經歷文化的碰撞與激盪,形塑出台北多元的文化風景。台北文化獎的設立目的即為表彰及獎勵對台北文化藝術風貌的形塑有特殊貢獻者,歷年得獎人的性質也隨著時代氛圍與當時的...20172023-11-07
- #寫真 袒露美的潛意識(台北畫刊112年10月)📷攝影 宋修亞 自由攝影師,擅長以鏡頭捕捉景物、事物與人物彼此間的連結,希望透過拍照將動態的瞬間,捕捉在靜態相片中呈現,認為每張攝影作品都藏有攝影者的潛意識。 我家有個櫃子,放的全是我爸爸拍的相簿,他是學藝術的,皮雕、刻印章都會,不過他從未教過我任何關於攝影的東西。那些相簿裡放的都是我們小時候的照片,畫面中有他的美學和構圖,這些東西停在我腦海的潛...5942023-10-05
- 街頭圈粉有藝思 創造流動的歡樂與好奇(台北畫刊112年9月)街頭表演在台北成為一種文化現象,非制式表演場地讓演出更加自由,不僅展現了表演者的魅力,也柔化了都會生活的緊張與忙碌。 楊世豪在華山文創園區的大環表演,將街邊廣場變成特技上演的舞台。 不只炫技 把舞台的想像留給觀眾 街頭表演和觀眾幾乎沒有距離,有時甚至連舞台都靠想像而來,小到隨機巧遇、大到在各類藝術節演出,舉凡人流交會點,都能成為創意上演的舞台。華山文創園區前的廣場是「大環藝術家...22622023-09-06
- #寫真 等待行板如詩(台北畫刊112年9月)羅斯福路五段,捷運萬隆站前 📷 攝影 吳翛Wu René 自由攝影師,作品跨足音樂、影視、人物造型拍攝等,以人物和靜物為主,也擅長捕捉帶有電影畫面感的光影和空景,把不同空間的景色,摺疊在同一平面上。 我拍攝的照片看起來很隨機,但實際拍攝時我總是在等待。等待看似被動,但其實是主動而警醒的:等角色進入眼簾,等斜陽反射進入視角,等陸地上、地下...8892023-09-06
- #城市快訊 關渡國際自然藝術季 自然,作為一個禮物(台北畫刊112年9月)關渡溼地深具生態保育價值,更蘊藏豐富的河口文化,扮演著連結城市與自然的角色。自2006年起,關渡自然公園為打造人與藝術、自然的對話空間,舉辦以保育為出發點的「關渡國際自然藝術季」,每年邀請藝術家利用自然素材現地創作能展現藝術美感、傳遞環境關懷的戶外裝置作品,從中探討自然環境與人類活動間各項失衡與永續議題。 延續重新思考與定義人類跟自然生態間的關係,2023年的藝術季以「自然,作為一個禮物」為...6922023-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