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啟動城市固水力 追求大台北穩定供水(台北畫刊109年3月)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20-03-11

4431

氣候變遷席捲全球,洪水、暴雨、乾旱越來越頻繁,連帶衝擊供水穩定,台灣也無法置身事外。肩負大台北390餘萬人用水大任的台北自來水事業處,以備援備載、漏水防治、防災應變3大措施,持續在極端氣候中,追求大台北地區穩定供水,成為民眾最堅強的後盾。

台北自來水事業處致力於穩定大台北地區供水,打造永續好水城市。
(圖為直潭淨水場)

將北勢溪原水儲存於翡翠水庫上游大壩內,兼具防洪、發電及給水等多項功能。( 圖/經濟部水利署台北水源特定區管理局提供)

水源單一 極端氣候加劇風險
北水處供水面積達434 平方公里,背負著大範圍供水的重責大任,北水處工程總隊總隊長范煥英指出:「之所以沒有稱作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最重要原因是供水轄區還包含新北市。」

北水處負擔大台北地區超過200 萬噸的供水量,每天要供給轄區內全台北市及新北市三重、中和、永和、新店4 個區、汐止7 個里, _用水戶數156 萬餘戶, _用水人口高達390 萬餘人(台北市266 萬人、新北市124 萬人),還要支援台灣自來水公司供給板橋、新莊、蘆洲及淡水等地區用水。

如此大範圍、大量的供水,卻有97.5 % _的水源來自新店溪水系,「單一水源」就是北水處的供水潛在危機。特別是近年氣候變遷衝擊且地震頻繁,造成每逢颱風、豪大雨過後,泥沙沖刷情形嚴重,原水濁度因而飆高,造成淨水場處理困難,直接影響供水的穩定。

原水濁度頻繁飆高  蘇迪勒颱風創紀錄
北水處工程總隊總工程司柯祖穎表示,平時新店溪原水濁度約在50NTU( 度) 以下,過去因降雨造成超過1 小時逾1 萬度原水就已經算高了,但2015 年蘇迪勒颱風的短時間強降雨,不僅造成原水濁度最高升至3.9 萬度,更創下連續12 小時超過1.2 萬度的紀錄。

依照標準,可送至家戶使用的飲用水濁度必須控制在2 度,范煥英說,北水處長年送出的家庭用水都落在0.1 度以下,遠優於國家標準,由此可知蘇迪勒颱風所造成的衝
擊,隨著近年氣候變遷加劇,北水處憂心未來類似事件可能會更加頻繁。

根據北水處的紀錄資料,早從2014年開始的3年內,原水濁度逾100度的天數從31日大幅成長3倍到97日,而逾1,000度的天數更是從3日飆高了11倍到達33日,大台北地區供水的潛在危機已經到來。
 
北水處從把關原水濁度到翡翠原水管施工,保障原水備援,守護民眾用水無憂。

翡翠原水管計畫 避免高原水濁度風險
由於翡翠水庫集水區保護工作落實,就算暴雨來襲,北勢溪原水品質仍相對穩定、濁度低,有助於淨水場的處理操作。因此,北水處從2017年開始推動翡翠原水管工程計畫,並於去年7月開工,在翡翠水庫下游不遠處的北勢溪建造取水專管。

柯祖穎說,翡翠原水管剖面面積約30平方公尺,全長約2.8公里,如同僅容許一輛卡車進出的小型隧道。原水管隧道穿過山壁後連接台電粗坑頭水路,將原水送到直潭淨水場,並全程採重力流、免去使用抽水馬達的大量耗能。柯祖穎也表示,當颱風、豪大雨來襲,預期原水濁度飆高時專管直取北勢溪原水,預計2023年完工後,每日可取水270萬噸。

提升備援、備載率 降低供水風險
除了取用濁度低的原水,爭取淨水處理時效,供水備援、備載計畫也是進一步穩定供水的重要措施。范煥英解釋,備援是指一套系統發生問題後,另一套系統可以立即上線因應,翡翠原水管就是新店溪原水不能取用時的備援計畫之一。

目前北水處轄下有11個供水分區,每個供水分區都有2條供水幹管,且都設置在不同的地點,就是為了在天災人禍時,能及時啟動備援設備。過去就曾有2次因道路施工意外導致重大幹管破裂而搶修困難,被迫停水搶修的同時卻仍可維持用戶正常供水,不影響民眾生活,這就是備援功能的最佳詮釋,再加上翡翠原水管計畫,目前北水處的清水與原水幹管的備援率已達到100%。

備載計畫則是提升淨水場的最大淨水量,當原水濁度暴升、用水需求遽增或設備維修時,淨水場的備用處理容量能夠維持民眾基本用水需求。目前北水處轄下的直潭淨水場、長興淨水場、公館淨水場、陽明淨水場與雙溪淨水場的總淨水處理能力為每日454 萬噸,而備載計畫最大日供水量可達325 萬噸,如此換算下來,備載率約為40%,若以去年的平均每日最大供水量268 萬噸計算,大台北地區的用水備載率已經高達69.4%,有效降低單一水源超載的風險。

降低漏水率 每日節省48 萬噸用水
分散供水風險之餘,北水處早在2005 年便推動降低漏水率計畫,范煥英說,該計畫為20 年期,最終目標是於2025 年達到漏水率10%以下。從成效面來看,2005 年以前的漏水率高達26.99%,透過全面汰換管線, 去年降至12.71%,換算下來每日減少約48 萬噸的漏水量,相當於半座翡翠水庫一整年的有效儲水量。范煥英還說,中央透過板新二期計畫推動跨區調水,北水處將供應更多新北用水,原本擔憂此計畫會導致北水處供水吃緊,但由於漏水率降低、節流有成,有效化解調度的擔憂。

不僅如此,管線汰換還能提升用水安心, 范煥英指出,大台北地區的管線在汰換之前,有鉛水管、塑膠管、鐵管等,材質不僅五花八門,「年齡」也都是30 年起跳,部分還上看50、60 年,管線汰換為不鏽鋼管後不但能確保水質,減少管線破損造成的水汙染,更能降低漏水率以守護民眾用水健康,一舉兩得。

防災應變 連續14 天基本用水無虞
防災應變措施是穩定供水的最後一環, _范煥英表示,目前轄區內已設置72 口防災地下水井、45 處維生取水站,更於124 所學校設置緊急供水站,當天災來襲、供水不穩時,可透過這些設施,提供大台北地區每人、每日基本用水3 公升至少14 天。

北水處秉持著與水共存的原則,扎實穩健地建設供水設備,即使存在單一水源高風險,仍致力穩定大台北地區的供水,甚至進一步支援新北更多地區的用水,讓民眾日常用水無後顧之憂。 

( 圖為翡翠取水口示意圖)


文-張語羚
圖-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經濟部水利署台北水源特定區管理局

相關照片

近期的熱門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