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台北大縱走讓世界看見台灣(台北畫刊110年1月)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21-01-05

7262

有別於多數都會城市,台北市不僅繁華,同時被群山環繞。為鼓勵民眾走進大自然,台北市政府串聯起27座山峰、推出含括7段路程、總長92公里的「台北大縱走」,期望吸引國內外遊客走出戶外,認識台北的美。

長距離步道串聯台北的美
台北市工務局大地工程處總工程司吳健羣表示,台北市坐擁多達154條親山步道,雖有完整步道系統,卻沒有跟美國阿帕拉契山徑或西班牙朝聖之路一樣的長距離健行路線,因此台北市政府整合現有步道資源,連結成7大路段,北起捷運關渡站、南至貓空政大後山,串起台北各大名山及風景勝地。

在修繕與連接步道時,北市府也盡力保護大自然、推廣無痕山林。吳健羣說,團隊在履勘時,發現部分步道的路面連結處狀況不佳,但為了不破壞生態,決定不採用水泥鋪面,而是與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合作,花費2年時間,以手作步道的工法,並就地取材,以當地的風倒木、崩落堆積的土石等,回填路面、堆砌階梯,改善路徑狀況。

吳健羣說,台北大縱走匯聚分散的觀光資源,包含大屯山火山地景、竹子湖海芋繡球花海、碧山露營場、白石湖休閒農業區、四獸山夜景等,達成「上山健走、下山消費」的步道路線,更特別的是,無論是走在哪一條步道,都可以在路途中看見台北101。

7段路程盡興體驗
這7段路程每段皆長達十幾公里,且均可當日來回,大地工程處提供不同路段特色與難易度建議參考,讓大家都能評估挑選適合自己的路段,安全愜意地親山。吳健羣說明,第4至7段,如樟樹步道、劍潭山步道路線指標清楚,步道鋪面完整,一般民眾可輕鬆漫步全程,適合闔家出遊;第1、3段,如七星東峰、主峰步道,大部分路線為上坡,距離較長,考驗腳力及肺活量,推薦平常有登山健行習慣的民眾;而第2段,如大屯連峰步道,路徑陡峭需攀岩且寬窄不一,人工鋪面較少,適合經常從事登山活動的民眾,或有經驗登山者陪同。

北市府與國家地理頻道合作拍攝〈透視內幕——台北大縱走〉,呈現台北山林的人文美景。北市府與國家地理頻道合作拍攝〈透視內幕——台北大縱走〉,呈現台北山林的人文美景。

至於有沒有推薦的必走路線?吳健羣認為,台北人一定要走過第3 段,因為有海拔1,120 公尺、也是台北市境內的最高峰七星山,「現在有很多國小的畢業旅行,是讓小朋友挑戰爬七星山,除了因為它是台北最高的山頭,也讓小朋友在爬山的過程中,訓練身體、認識生態及學習互助。」

台北大縱走攝影比賽廣邀攝影愛好者用鏡頭捕捉沿途景致的美麗與壯闊。(金獎作品《夕彩》拍攝大屯主峰,攝影利勝章)台北大縱走攝影比賽廣邀攝影愛好者用鏡頭捕捉沿途景致的美麗與壯闊。(金獎作品《夕彩》拍攝大屯主峰,攝影/利勝章)

走入山林認識自然
為推廣台北大縱走,北市府也陸續舉辦攝影展、七星山千人縱走等活動,吸引民眾參與登山健走,還在台北大縱走路徑上設置12個拓印台,只要與12個拓印合影,就可獲得一條台北大縱走運動毛巾作為認證,目前已有5,500位國內外遊客成功達成。

此外,2020年也與知名登山資訊網站「健行筆記」合作,利用App 記錄92公里的行走軌跡,截至目前已超過1 萬7,000 人參與。

吳健羣說,北市府規畫台北大縱走,是希望讓民眾藉由親山健行,擁有健康的身體,且看見不一樣的台北。許多人在完成台北大縱走後,才知道在書上看見的昆蟲、植物,例如台北樹蛙、台灣藍鵲、渡邊氏長吻白蠟蟲等,在大縱走的路徑上都可以找到牠們的蹤跡。

而台北大縱走也讓世界看見台灣。2020年北市府與國家地理頻道合作拍攝〈透視內幕——台北大縱走〉紀錄影片,呈現台北大縱走的人文歷史與自然美景,讓台北市觀光不僅在國內活躍,也能透過影片向國際放送。

除了現有的7段路程,北市府也規畫將總長130公里的河濱自行車道納入,作為台北大縱走的「最後一哩路」,組成結合綠帶(山徑)加藍帶(河濱),可盡覽台北之美的完整路線。

台北的山林資源富足且珍貴,不妨選個風光明媚的日子踏上征途,親身體驗「生態就在身旁」的台北大縱走,這趟旅程絕對讓你滿載而歸。



文ー劉懿慧
攝影ー利勝章
圖ー台北市工務局大地工程處

TAG

相關照片

近期的熱門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