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6-04-12
更新日期:2016-05-27
2583
- 騆瑜个展│为期一个月的行为〈机构测量〉,我住在北美馆
〈机构测量〉计画藉由艺术家於美术馆居住、生活一个月所产生的实质生活痕迹,将艺术创作的过程更直观的呈显,欲藉此打破现行文化生产的方式;艺术家騆瑜认为:「介入美术馆的机制,我想要与这个地方发生关系,一个认真的关系,为期一个月的行为事件,将自己作品化,透过24小时的监控直播,『窥视』美术馆机制。」
欢迎大家到北美馆参与此事件,也可在计画执行期间,透过即时网路直播,观看艺术家生物在北美馆里的一举一动。
北美馆馆长林平表示:「騆瑜的计划将进入美术馆作为表演的开始,视为与世界结构发生关系的方式,这样如同精灵一样的媒介角色,这个过程艺术家的提问并非『能够藉此完成甚麽样的作品』,而是透过这样的过程『能揭开什麽样的讨论』,藉以重新思索何为创作、作者/观众/机制不同角色间的流动关系。」
文字: 台北市立美术馆
展览日期│2016 年 4 月 2 日 - 2016 年 5 月 22 日
计画执行日期│2016 年 4 月 12 日 - 2016 年 5 月 12 日
时间│24小时不间断
艺术家│騆瑜
机构测量
行为、现地制作
尺寸依展场而定
艺术家自述Artist Statement:
「我和这个场域的关系,除了一个展演的白盒子、蒐藏的空间之外,在这个被赋予了政治性意涵的场域里,还有甚麽其他的可能性?」
汉斯贝尔丁(Hans Belting,德国艺术史和理论学家)曾提到在一座美术馆里「我们是否能够扩充展览的意涵或丰富展览的面向,亦即至今的美术馆概念未曾提供、或无法容忍的面向。」而对於创作者来说,如何面对身为艺术家与机构之间的关系?在美术馆开放时间之外,我能做什麽?身为一个艺术工作者,当作品进入艺术机构与蒐藏系统之後,是否就跨越创作生命,进入艺术史所构建的经济社会机制当中?我想藉由这个作品,以创作者的身体经验介入美术馆已完备的机制体系,将生活、工作、创作、展览等场域集合,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行为实践,我的入住与生物轨迹等行为将成为作品被观看与24小时监控;提问艺术机构、展览机制与艺术家之间的关系与角色。
对我来说,这是一个与机构共同完成的作品,颠覆机制的象徵,同样也是机制体系与创作生产的介入、一段对於机构的测量与旅行。在展场生活的时间内,与生命共构的行为牵引创作者与机构、美术馆机制的关系,在重复的身体经验中脱离惯例,「艺术生产」与「美术馆展演机制」的界线象徵逐渐模糊化,时间与空间的规范被破坏并赋予新的意义,以反叛与融合作为艺术生产方法,使创作者的「身体/行为」与一段「创作生命」的体制化成为介入的可能。
〈机构测量〉计画-- 线上直播QR Code
- 资料维护: 台北市立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