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北画刊102年11月第550期—细数新北投百年风华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18-03-26

5958

台湾温泉文化起源
今年是北投温泉博物馆及北投公园百年庆,自1895年起,日本人便来到北投泡野溪温泉,直到1901年3月警察以伤风败俗为由,禁止在溪中泡汤,温泉旅馆「天狗庵」的主人平田源吾发起整顿运动,在温泉溪第一泷浴场处搭建遮蔽屋顶、两旁围起双重篱笆、整理附近环境,方於1902年4月获准在温泉野溪露天洗浴。
台北画刊102年11月第550期—细数新北投百年风华▲温泉旅馆「天狗庵」主人平田源吾在温泉溪第一泷浴场处搭建屋顶、围起篱笆、整理环境,露天洗浴才再度获准。(图/杨烨提供)

1905年平田源吾募集资金、台湾总督府铁道部课长村上彰一为北投温泉守护神「汤守观音」命名并开光。同年11月,台湾妇人慈善会干部等人,成立浴场改良会,希望导引顶北投十八份磺嘴口涌出的温泉(酸性硫酸盐泉,俗称白磺),规划建立一个完善的温泉浴场,让普罗大众都可以享用。当时的民政长官後藤新平不但赞成还捐钜资支持,台北仕绅们也争相出资、捐地、寄付设备。1906年7月铁之汤(由於铁道部出力有功故取名)慈善临时公共浴场完工,8月开放浴场给一般民众使用,台湾人俗称的三仙间应运而生。
台北画刊102年11月第550期—细数新北投百年风华▲由平田源吾募集资金、台湾总督府铁道部课长村上彰一命名的北投温泉守护神「汤守观音」,供奉於右边建筑,1913年於辟建北投公园时拆除。(图/杨烨提供)

1907年10月台湾妇人慈善会取得汤泷野溪浴场的经营权,与北投当地居民在附近种植花草树木、规划花圃美化环境、放置休息长椅,这是北投公园的雏型。1910年台北厅长井村大吉着手规划北投温泉公共浴场,1911年北投地区自来水道完工,利用水道的泄压建设北投第一座防灾用喷水蓄水池(今绿建筑图书馆前),1913年6月在修筑公共浴场同时规划设置公园,北投公园於焉诞生。而最早的北投野溪温泉於北投溪第一泷及第二泷,地方称之为「汤泷浴场」,随着1913年公共浴场完工,原来的公共浴场(铁之汤慈善浴场)更名为「泷汤浴室」,与公共浴场及汤泷浴场有所区隔,各有不同定位及客群。
台北画刊102年11月第550期—细数新北投百年风华▲1906年慈善临时公共浴场完工,开放给一般民众使用,台湾人俗称的三仙间应运而生。(图/杨烨提供)

到了1913年北投温泉溪汤泷浴场再度遭禁,这是因为在1905年日本学者冈本要八郎发现稀有的台湾国宝矿石「北投石」,总督府下令北投温泉溪成为保护区,拥有相同青磺泉的日本玉川温泉也列为保护区,可惜禁令执行不彰,不但遭受滥用、破坏温泉水质,其後北投石还遭盗采一空,所以现在全世界只剩玉川温泉保有硕果仅存的北投石。

与地景环境结合的温泉公园
北投公园为台北市的第二座公园(台湾的第14座),初建设完成的公园分为三部分:第一区为公园入口、草坪、凉亭;第二区大屯桥(今水美温泉前方)横越公园的碎石道路(今公园前喷水池往溜冰场间的廊道),以及仿当时东京上野恩赐公园部分庭园造景及莲花池、草坪(1959年改为溜冰场,曾为北投缆车山下站基地,已遭挖除)及石砌拱桥;第三区以温泉博物馆旁温泉溪第一泷及台湾第一家温泉旅馆天狗庵(今加贺屋)花圃起,至台北厅长井村大吉铜像(今国父铜像),这区域以两座现代化喷水池闻名。尔後因应络绎不绝的泡汤客,1916年北投公园增设北投温泉公共浴场附属游园地(今北投儿童乐园),设有游乐设施及动物园,是当时大人来北投泡汤带小朋友休憩游乐的地方,同年,铁路淡水线增设温泉支线新北投车站,从那时起才有新、旧北投的地名。
台北画刊102年11月第550期—细数新北投百年风华▲图片上方的树林是今日的顶好、麦当劳,道路为现今的光明路,而北投地区举凡庆典、园游会、演习等活动,几乎都在左边大草坪举行。(图/杨烨提供)

1923年4月裕仁皇太子莅临新北投温泉溪,当地居民早已耳闻皇太子喜好地球科学,事先在温泉溪二泷上方铺好平整数颗大石,皇太子蹲在石上捞起温泉溪中闻名於世的国宝矿物北投石并细细监赏,因而对北投温泉赞赏有加,赞扬其不但对人体有疗效,还能孕育这稀有的矿物。到了1934年12月北投居民在皇太子曾经所渡涉的溪畔,募资竖立了「皇太子殿下御渡涉记念碑」来纪念这段事蹟。1950年代初纪念碑还立於原来位置,而今纪念碑已被移至对面浴室庭院,成为私人所有。
台北画刊102年11月第550期—细数新北投百年风华▲1932年裕仁皇太子莅临新北投温泉溪,当地居民在皇太子涉渡地溪畔募资设立纪念碑,目前已移至私人庭园。(图/杨烨提供)

从北投公园创建时的第一区,越过草皮,便会看见当年是东亚最大的温泉公共浴场,典雅的坐落在公园之中。右方是名为大师山的宗教圣地,因山顶上巨岩由信众挖凿岩龛,供奉空海和尚,他是日本东密开山祖师,人称弘法大师,大师山之名因此而来,一旁紧邻着松叶山(今丹凤山),不过老北投人却称他为猪哥山,从前传说有猪哥精,时常下山骚扰居民,後来被国姓爷郑成功的部队给消灭了。後面的山谷间,是北投青磺温泉溪的源头,日本人称之为「汤元」,台湾人则称「磺水头」,这里终年汤烟袅袅,伴着流经公园的温泉溪,让新北投经年一片迷雾。
台北画刊102年11月第550期—细数新北投百年风华▲越过图中的草皮,便会看见当年东亚最大的温泉公共浴场坐落在公园之中。(图/杨烨提供)

温泉乡休闲活动盛事
当时每年夏夜《台湾日日新报》与北投温泉旅舘举办的「大纳凉会」,万众瞩目,其实在日本时代北投公园就没有所谓的入口,完全是开放式可自由进出,有活动时才会搭一座临时用主题拱门。战後初期1950年代末,老北投人习惯活动的这片草皮仍在,直到後来花圃、喷水池出现,改变了这里的用途,北投人活动场地只好移往溜冰场,随後缆车预定地动工,公园里的活动场地一一消失。而一旁也是北投公园一部分的北投丘是最佳的观众席(今公园旁中山路),这里还有1930年镇座的北投神社及公共浴场附属游园地,上方是北投地方运动赛事主要场地「北投大运动场」。

1934年3月起新北投公园内就有一座铜像,他是北投公园及北投温泉公共浴场兴建者、北投温泉场大恩人台北厅长井村大吉,由北投居民及井村友人集资竖立,铜像为日本国宝北村西望大师所雕塑,碑座采用德岛花岗石,1945年以後井村铜像移除改成光复纪念碑,50年代有一段时间碑座上是空的,其间留下许多人合照的相片,有许多学生旅行来北投公园还爬上碑座充当铜像,1965年改为国父胸像至今。
台北画刊102年11月第550期—细数新北投百年风华▲1934年由北投居民集资竖立纪念铜像,碑座上的人物几经更迭,现为国父胸像。(图/杨烨提供)

传承呵护的地景美学
北投公园完成於1913年,比「新北投」这个地名还早3年,当时最时髦及进步的象徵就属设有西式的喷水池了,北投公园还一口气盖了两座喷水池。彼时人口激增,於1911年北投地区建设自来水系统,由草山地区接水管,供应山下至北投地区用水,北投公园两座喷水池因地下有水道经过,在规划时就将水道泄压的力量设计成压力式自然喷水,不仅好看,更具有消防及紧急供水的防灾用蓄水池功能。
台北画刊102年11月第550期—细数新北投百年风华▲北投公园中两座喷水池,在当时是最时髦及进步的象徵。(图/杨烨提供)

1945年战後初期,从新北投车站望向北方,由右至左,首先看到北投地标纱帽山,仔细看还能发现采炼硫磺的大磺嘴上方、有北台湾知名的攀岩练习场大炮岩,再来是镜面山,後方是台北最高峰七星山,接着是北投八景「屯山积雪」大屯山,大屯山山脚、靠近新北投车站一带旧地名叫「磺田」,种植着与茶叶、樟脑齐名的咸草(又名三角蔺草),是制作草蓆、草帽、榻榻米最好的材料,更是绑粽子不可或缺,不远处是台湾精致陶瓷发源地「鬼仔坑」(今为贵子坑),这里有台湾陶瓷逸品北投烧、大屯烧,象鼻长长伸往江头(关渡),与观音山下淡水河边狮子相互辉映,而这一切构筑成北投地景的美学风情。

台北画刊102年11月第550期—细数新北投百年风华▲由新北投车站往北方眺望,由右至左的是北投地标纱帽山、镜面山,而後方则是台北最高峰七星山及大屯山。(图/杨烨提供)
 


    文/杨烨 
    图/杨烨提供

    TAG

    相关照片

    近期的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