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北旅游网

看见黄土水 用生命雕刻信仰(台北画刊107年6月)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18-06-19

5614

 

 

黄土水,1895年生於台北艋舺。12岁丧父後,和母亲及弟弟从艋舺迁至大稻埕,依靠二哥生活。黄土水的二哥继承父业,是在大稻埕修理东洋車(人力車)車座的木匠,当时大稻埕街上有许多佛具雕刻店,在耳濡目染下,黄土水开始对雕刻产生兴趣,揭开他在大稻埕的雕刻人生。
 

也因此,年纪轻轻的黄土水在大稻埕公学校、国语学校师范部的各种刀工课程中都倍加努力,显露了自己鹤立鸡群的雕塑天分,无论是黏土或木雕作品,都获得师长一致夸赞,推荐他前往东京美术学校深造,成为该校第一位台湾留学生,也是台湾留日学习美术的第一人。
看见黄土水 用生命雕刻信仰

 

风格写实 作品发扬亚洲

黄土水的雕塑作品多属写实风格,以台湾自然、朴实的乡村为主要题材,尤其他刻画水牛及原住民孩童脸庞的细腻程度,深刻诠释了台湾人坚忍不拔、文化多元的意象,後人认为其作品富含浓厚民族色彩。

留日期间,他以台湾原住民为灵感,创作了〈山童吹笛〉,入选第二届日本「帝国美术展览会」(简称「帝展」),此消息轰动全台。接连三年,其作品〈甘露水〉、〈摆姿势的女人〉和〈郊外〉也相继入选帝展。声名大噪的他并未因此自满,反而更加坚定脚步,立志将生养他的台湾文化与台湾艺术发扬光大。
 

黄土水创作了许多与水牛相关的作品,其中〈水牛群像〉最为人熟知,也是他呕心沥血的遗作。台湾水牛於他有两大意义, 一是象徵农业社会中台湾人勤恳质朴、任劳任怨的形象;二因日本没有水牛,藉由他的巧手将台湾特色传入日本。为了精准呈现水牛的神韵,他甚至在家中养了一头牛以便就近观察。
看见黄土水 用生命雕刻信仰

 

天妒英才 工艺永垂不朽

然天不假年,为了完成〈水牛群像〉,本有慢性盲肠炎的黄土水,仍抱病夜以继日地赶制,直到完成後才就医,但当时病情已令群医束手无策。1930年,黄土水这位青年雕塑家的生命便走到终点,得年36岁。黄土水逝世6年後,其遗孀黄廖秋桂将这幅巨作带回台湾,致赠给台北公会堂(今台北中山堂),并於2009年由文化部公告登录为「国宝」。
 

「生在这个国家,便爱这个国家。」黄土水终其一生致力创作属於「福尔摩沙」的艺术,他的作品也在解严後的本土化风潮中大放异彩,被後世定位为台湾第一位、也是最重要的雕塑家。

「对我们艺术家而言,只要用血汗创作而成的作品还没有被完全毁灭之前,我们是不会死的。」

——黄土水(18951930



文/黄翊庭 绘图/张秋鸿
 

相关照片

近期的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