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北旅游网

文化街区来了!迪化街94-102(台北画刊107年8月)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18-08-15

1.2万


本文图中所绘的建筑为迪化街一段94号到102号的店铺,不只建筑式样值得欣赏,也充满着脍炙人口、从传统到创新的故事。
 

94号原有的泥塑招牌为「丰成药行」,应以买卖汉药为主,现为「福来许(Fleisch)茶楼」,成立於2015年,是「福来许」在迪化街的第二家店,第一家「福来许珈琲馆」坐落於一段76号;取名「福,来许」,因为接近霞海城隍庙,乃取其「福气是由许愿来的」意思,这团队所经营者有咖啡馆、私厨、小酒馆,并且精心设计制作许多文创商品诸如旅行配件、文具、礼品和饰品等等。
 

96号1楼现为「火星猴子」(其前身为「坤树药材行」)贩售Monkey Mars 酷奇饼,其中经典奶油、烘焙咖啡、京都抹茶、火山巧克力等口味,颇受年轻游客欢迎。
 

96号街屋登录於「文化部文化资产局」,属「历史建筑」类别,根据「国家文化资产网」的记录:
 

由相关文史资料推估,本案建筑创建於西元1860~1875年间。比较当时建筑形式与材料普遍为「闽南式」传统街屋。在日治时期(1914~1915年)大稻埕地区实施市区改正,改建为二层的「巴洛克式」牌楼厝,故於大正14年(1925年)地籍资料登记为「瓦葺炼瓦造贰阶壹栋」。在昭和7年(1932年)将第一进改建为三层加强砖造建筑。民国48年(1959年)增建第二进三层。


其次在登录理由上载明:

1、本建物建於日治时期,虽历经多次改建,惟立面泥塑、洗石子、第一进、天井等保存尚佳,第二进立面尚保有「谦则吉」门额,具有建物保存价值。

2、本建物历任屋主均以布业经营为主,临永乐市场,可以反映当时迪化街布业的重要性。


在外观特徵上,描述如下:

四柱三开窗,立面外观主要为墨绿色洗石子为基调搭配灰白色洗石子,装饰性线板简约,四柱间采红底鹅黄色泥塑。


现状则「住商合一街屋,一楼作为商店使用,二楼以上作为住家使用」。
 

98号已改建,原建物外观不复存在。
 

100号的建筑充满仿巴洛克的趣味,不仅山墙华丽,有着由开模印花所制作的勋章饰,连窗楣也经过刻意的设计,其下西洋柱式柱头可以看出匠师的别出心裁,在窗洞下方则有闽南式的花瓶栏杆,闽洋混搭,趣味横生。现由制作文创商品起家,本基地台南的「Cheer for 趣活」承租设立大稻埕营业据点。
 

102号山墙上镌有「义裕」两字,系谢圣会所创立的布行,其子谢成源在1927年接下家业,即打破日治时期日商主导进口的情况,只身赴日直接采购,战後又投资「台鳯集团」,并争取台蕉输日许可,最後成功将台湾农产加工品外销,成就台湾「鳯梨王国」、「香蕉王国」的美名。
 

义裕行正面山墙高耸,在攒尖处有圆球装饰,另於间柱上方有卷草纹饰,边柱之上亦有圆球;虽只楼高两层,但门面宽18台尺(约5公尺)、緃深150台尺(约45公尺),其内需天井两座才足以采光,全长几已达屋後的西宁北路了。
 

94到102号小小一段街屋,现有精致餐馆、新潮小点心、生活文创商品以及重要的布行历史建筑,近年来流行「文化街区」(cultural quarters)之说,这是一种後工业城市(post-industrial city) 的产物,也是城市行销竞争的新指标。然而完整的文化街区并不是只有老房子而已,那和影城无异,而是必须包含完整的文化生产行为,提供诸如文创产品与服务,也必须包含文化消费,诸如导览、参观与购买等。仔细观察南街老屋活化的模式,可以看到迪化街文化街区已成台北市行销的利器。
▲现在迪化街一段94至102号仍可观赏到百年前的建筑样貌。(摄影/鱼夫)

文‧绘图‧摄影/鱼夫
 

相关照片

近期的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