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北旅游网

士林剑潭三姊妹理发店(台北画刊107年9月)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18-09-13

1.1万

晚上8点,在士林剑潭的三姊妹理发店已准备打烊,76岁的老板娘张秋芳说:「以前早上6点就开门,做到半夜1点多才关门,过年除夕还做通宵。」问她这种时间谁来理发?「早上6点是爬完山的老人,半夜是圆山饭店下班的员工。」以前几乎全年无休,但现在却都早早打烊,因为里面的理发阿姨都已迈入60岁,体力大不如前了。

 

感受社会 追上时代

三姊妹理发店,顾名思义是由三姊妹共同经营,张秋芳是大姊,除了2个妹妹之外,还有数名理发阿姨。有趣的是,这家乍看跟一般家庭理发没两样的「剃头店」已经35年了,而且客群几乎全是二、三十岁年轻人。
「三姊妹理发店」已走过35个年头▲由张秋芳(中)三姊妹共同经营的「三姊妹理发店」已走过35个年头。(摄影/赖智扬)
 

尽管书读得不多,但张秋芳对流行变化的敏感度很高:「我女儿在日本读书,我去日本就翻他们的发型杂志,现在出国玩,也会看人家流行什麽头发,我看样子,就知道怎麽『剃』了。」张秋芳细数近年的男士发型变化,从「孙兴头」、「贝克汉头」,到现在的多层次「英伦绅士头」,完全追得上时代潮流。
 

理发店的一角,摆着各品牌的发油,有些上面已有灰尘。张秋芳说:「这个是以前流行油头时要抹的发油,现在都没人要抹了。」她解释,以前男人不爱洗头,又爱抹油,帮客人洗头发时要用盐或「水晶肥皂」才能「去油」,常洗到手指乾裂,「自从规定骑车要戴安全帽後,男生的头发越剪越短,现在男生也比较爱乾净,洗头不像以前那样辛苦了。」张秋芳说道。
新潮发型一影▲虽为传统理发,但「三姊妹理发店」对新潮发型也相当有一套。(摄影/赖智扬)

 

出身底层 感恩回馈

出身嘉义的张秋芳说,以前当学徒一早就要起床,除了要负责挑水到店里帮客人洗头,与处理剃头师父工作时的各种杂务,甚至还要跟着老板娘买菜、洗菜。「当师傅在剃头,我们就站在旁边看,有时候太累了,站着就打瞌睡了。」
 

张秋芳一辈子剃的都是「查甫头(男生头)」,这也是不得不然的选择。「以前要学剪查某头(女生头)、电头毛(烫头发),都要另外再付20块给师傅,只有学剪查甫头不必另外付学费。」言下之意,剪男人头的剃头师傅,通常是来自「穷到不能再穷」的底层家庭。
 

当年理发这门手艺也是一个让人看不起的行业:「那个年代比较保守,女人要去摸男人的头发,有肢体接触,都会被人说是不正经的行业。亲戚就曾说我做不到3个月,一定会带『气球』回来啦。」什麽是气球?「就是怀孕啦!」
 

因为亲戚的闲言闲语,曾让张秋芳和妹妹们不敢回家:「我们1年只有回去1次,还是趁平常日,亲戚比较少的时候。」张秋芳曾一度怨恨妈妈让她当理发学徒,但後来她才明白:「她也是疼我的,让我去做剃头也是不得已。」
 

之後,张秋芳结婚生子,回归家庭,直到小孩长大,41岁时,张秋芳和2个妹妹结伴重回士林剑潭,开了一家「家庭理发」,三姊妹技术好,又逢校园开放发禁的年代,开店没多久就生意爆满。
 

不过,职业伤害还是有的,由於张秋芳常用右手持剪刀,右肩、右膝都因此而开刀。即使现在已退下第一线的工作,但她仍每天到店里帮忙招呼客人。她现在依旧有「动剪刀」的机会,就是跟着宗教团体到处「义剪」。她也感慨地说,前半生曾让人看不起的行业,後半生却成了她最引以为傲、并能回馈社会的专长。

文/郑进耀 摄影/赖智扬

相关照片

近期的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