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北旅游网

难得的书店风景,在台北(台北画刊108年8月)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19-08-14

4074

当大型书店越来越像生活零售业,摆放书籍的空间退让给其他商品;坚持理想的独立书店不时传来关门的消息,身边的朋友们压倒性地在网路书店下单,然後去便利商店取货……自从1995年杰夫贝佐斯在西雅图的自家车库创办了亚马逊网路书店,这个世界澈底改变了。

过去几十年,台北的书店风景经历了好几次典范转移:1970年代许多书店集中在重庆南路,1980年代金石堂开创了连锁巨型综合书店型态,1989年诚品在仁爱路圆环地下室成立後,展开复制而不连锁的精致书店路线,1995年博客来网路书店成立、2000年起和统一超商合作建立便利商店取货模式。
当越来越多人在网路上买书,偏偏我们的身边出现了许多有个性的独立书店,每次有外国朋友来台北,我一定带他们去逛台北的独立书店,因为这些书店呈现了奇特的文化风景。
 
宛如古蹟般存在的三民书局
 如果你怀念昔日逛书店、享受各式各样超乎预期的大量书籍迎面而来的惊喜,身在2019年的台北,大概只能去重庆南路和复兴北路的三民书局,才能有类似的书店体验。

近年来实体书店被上涨的房租压得喘不过气,加上网路购书的便利,精明的书店经营者不再傻乎乎地在锱铢必较的商业空间陈列大量的书种,这样理性计算的结果,造成书种的纵深有限。偏偏对我们这些从小逛重庆南路书店长大的大叔来说,逛书店期待的就是跟不知道原来自己会喜欢的书巧遇,感谢三民书局现在依旧奢侈地陈列大量书籍,而且许多特殊的分类提醒逛书店的我们,知识类型超乎想像的多。

一定要推荐的是,三民书局固定会有港澳地区的繁体中文出版品,例如我从小就锺爱的香港作家蔡澜,现在还是可以在三民书局的实体店面看到一整排着作;当简体中文的势力越来越庞大的此刻,繁体中文出版品特别需要我们的支持。
 
藏身老街区的新派个性书店
 独立书店是当代台湾最重要的文化风景,因为这些书店的店长都不只是经营者,更是创作者和梦想家:他们就是承担店家生死的经营者,他们开店的资本多半是个人前半生的积蓄;如果他们的店没有赚钱,他们会善意地把少得可以的营收先支付给员工,自己不支薪;他们之所以开这间店,是因为他们把这间店当作自己的创作,费心规画空间动线和书种,他们应该是疯了吧……

以上评语,是两年前我第一次走进位在大同区赤峰街50年老房子2楼的浮光书店的内心台词,这间店的老板要不是疯了,或者是个超越现实的天才。

浮光的空间超乎想像,它挑高的阁楼采光和临街窗户,让原本应该封闭感强烈的老房子有着类似巴黎奥赛美术馆的印象派自然光;浮光的音响设备道地,店长主观强烈的音乐播放偏好,有时是上个世纪的经典西洋摇滚,有时是清新另类的当代华语音乐;它的选书集中在艺术人文创作,每次去都会惊叹怎麽有这本……

如果有人为了买书没有折扣就不买,我们的友谊就到此为止吧。我们的城市只会有越来越多精打细算的连锁店铺,如果我们不以实际的消费支持特色独立零售店家,未来我们将会无店可逛。
 
新型态的体验式杂志阅读模式
受到网路阅读和消费行为影响的不只是书籍出版,大受冲击的还有纸本杂志产业。当视频内容大量出现,脸书比新闻更多深刻报导,还有人看杂志吗?

近几年台北出现了一种杂志阅读的新消费体验方式,店家将大量的杂志陈列在特定空间,欢迎读者以饮料消费的方式在该空间翻阅杂志,店家更针对死忠客群推出收费课程,例如针对设计工作者规画的「从选纸发印到看印」、「企业如何进行品牌识别更新」之类的专业课程。这样的经营模式提供许多热爱杂志的读者阅读的机会,例如位在台北南区公馆商圈的薄雾书店,采取有料图书馆的收费机制,提供大量绝版的日本设计潮流文化杂志,是杂志迷和设计爱好者的私房好去处。

书店是台北市重要的文化风景,少了它,真是可惜。且让我引用作家詹宏志於1989年出版的《城市观察》写的一段寓言式观察:「如果你不能把书店开得很大,就必须把它开得很小;如果你既不能大又不能小,一定要开得很奇怪。请为那些奋战中的实体书店拍手加油,他们的存在,让我们的城市更有趣。」

有些书店甚至备有长桌及WiFi,可供读者在店内工作。

 

黄威融黄威融
编辑人,写作人,创意人。脸书请找黄总编,总是以编辑的角度看待热炒、聚会、旅行、约摊和创意表现。


文、图-黄威融

相关照片

近期的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