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北旅游网

台北居驻空间再进化 —— 9floor玖楼 柯伯麟× 原典创思 施佩吟(台北画刊108年9月)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19-09-11

4038

公共生活的停驻与参与、日常生活的居住与归属,共同交织出这幅名为台北的城市即景。新兴的台北市民生活,如果能简略地拆分成「里」与「外」,那「9floor玖楼」共生公寓所代表的,大概是关乎内部的居家想像;而曾经手执行「Open Green打开绿生活」社造计画的「原典创思」,关切的则是踏出家门之後,社区中更外显的空间利用。
(摄影/林冠良)

打开想像
公共与空间的概念启蒙


「当我们谈公共空间,说的其实是公共生活。」长期投入地方营造的「原典创思」副执行长施佩吟说。而在台北,关於公共空间的前世今生,若是以「社区总体营造」概念横空抵台的1994年起算,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1980年代解严之後,社会运动变得自由而蓬勃,接续激情抗争中提出的疑问、对於都市全新可能性的探讨,到90年代刚好沉淀下来,得以好好地给出解答,「而社区营造大概就是接续运动之後的新途径。」施佩吟解释道。那是台湾人第一次意识到「有些事情是可以自己决定的」,虽然政府的主导性仍强,但人们终於有机会透过由下而上地提案,改变生活的社区风景。而温州公园、四四南村,这些新旧融合的公共空间,都是第一阶段演练的代表作。

打开家门
从个人到社群的认同升等

然而高手往往在民间,更多元的空间想像於2010年後「Open Green打开绿生活」、「9floor玖楼」等计画接续启动,开启了新一波对於「公共」的再诠释。

以台北为根据地,19栋以共居为目标的玖楼共生公寓,打破了家的私有概念,起先是外借客厅,後来甚至开始对外广招共住的室友,「一直觉得客厅应该要是更开放的,以前租屋处客厅老是堆满杂物,像是妈妈寄来的大同电锅之类的,你根本不会想待在那个地方。」玖楼共同创办人柯伯麟生动地举例着。

像是couch surfing、居家空间的策展、甚至是一起共食、技能交换,如今看来稀松平常的台北摩登生活,其实都曾经任性地挑战了公共和私人空间的疆界。但台北似乎也从保有居住生活到开放他者参与的拉扯之间,长出了新的人际互动模式。

「刚刚听他这麽说我就想到,虽然我们空间的立基点不同,但透过Open Green也发现,2010年之後,『社群』被赋予了新的定义和价值,那其实是以前比较不流行的东西。」施佩吟若有所思地点出了第二阶段的关键进化——人们的空间认同,不再受限於住家的地缘关系。

以Open Green先前在文山区的「334巷改造计画」为例,过去对於樟文里社区来说,阴暗、窄小的334巷是连巡守队都害怕走入的小径,在妇援会串连起周边的生活社群、多方讨论之後,改造计画得到了总动员式的响应。执行过程中,里长和巡守队对於在地最为了解、景美女中的学生提供日间的使用者经验、提案的妇援会以妇幼安全作为切点,加上家住附近的天贝武设计工作室设计师提供文史爬梳的观点,在在体现了「社群」在当代城市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Open Green在文山区的334巷改造计画,将原本阴暗的巷弄(上)变得明亮又令人安心。(图/原典创思)

打开社会
一座不大不小的效率城市

 玖楼时常透过共餐等社群活动,凝聚室友之间的情感。(图/9floor玖楼) 

角色乘上使用时间的排列组合,其实就是认识或打开一个陌生空间、一座野生城市的最佳解法。以组成较为简单的居家环境来说,「假设玖楼找的室友整层都是上班族,那早上8、9点厕所一定大塞车,所以室友的多元性很重要。」柯伯麟解说着新型态的空间使用指南,而聊到多元,一旁原本专注聆听的施佩吟,精准地点出了更大尺度的连结,「在台北,不同的社群跟空间之间能够相互循环、流动、沟通,我觉得蛮难得的,像新加坡、东京或是香港,就不太可能有这种共创过程。」她认真地分析。

台北市作爲一个刚刚好的「compact  city(紧凑型城市)」,两人很有默契地认为,以都市规划来说,是一种无论由上而下、还是由下而上,效能都相对高的状态。如此规模之下,市民有机会做成改变,公部门也能更快地接收到回馈,「所以300万人是一个刚刚好的数字。」柯伯麟有些搞笑地说,「对!还有12个行政区,这个量体刚好让改变跟循环可以比较有效率转动。」施佩吟附和道。
玖楼的室友时常彼此串连,一起举办音乐会、展览等大大小小的活动。(图/9floor玖楼)

就算是此时此刻,我们的城市都未曾停止改变和进化,而下一阶段台北会停在哪里?如何生活?两人愉快地脑力激荡起来。施佩吟回顾,作为一个市民社会,台北的前两个阶段着重於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启发,而下一阶段则面对更踏实、根本的问题,需要去思考这些公众的生活空间如何永续的自我修复、维持,乃至於更包容且开放。对此,Open Green 也踏入了的新的走向,从经营、维护、管理等公共面向切入讨论,并逐步陪伴社区推动执行。而柯伯麟则幽默地说起最近看YouTube频道《哈哈台地区的街访》心得,「看到大安区的居民特别去公园照顾竹林、喂狗,说不定其实有很多人有同样的兴趣,台北有很多空间原先的功能性可能随着时代消失了,其实可以试着再度打开它,让市民去提案、使用,或住、或生活,有新的利用。」

永远保持更多元的空间想像,但也别忘了对自己的决定负起维系的责任,在这个由300万人、12个行政区组成的城市里,每个市民都各自收纳着多重身分,家庭里的、职场上的,或是其他生活中不可预料的相遇,「最重要的是,在过程中去看见不同社群的需求跟存在,才能引领我们思考,下个阶段想要的、新的空间是什麽。」施佩吟轻轻地笑着说,彷佛已经能够想见更美好的、未来的台北模样。

 
施佩吟施佩吟,原典创思副执行长,从2014年开始带领「Open Green打开绿生活」计画走入社区,喜欢观察都市现象,擅长地方营造、都市设计与都市空间的公共政策。柯伯麟柯伯麟,9floor玖楼共生公寓共同创办人。因为租不到自己喜欢的房子,所以反思居住的更多可能性,2015年共同创办玖楼,希望透过一起生活重构人与人的联系。

 
文ーAni Syu
摄影ー林冠良
图ー原典创思、9floor玖楼



 

相关照片

近期的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