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北旅游网

成长,就是学着「好好说话」的历程(台北画刊108年9月)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19-09-12

3254

回想从小的成长历程,到现今作为一个领导新创团队往前的角色,再多的困难及挑战,似乎於「事」都有方法解决,然而,之於人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好像就得从「好好说话」开始。

从很小的时候,爸妈就时常提醒我们:好好说话。路上遇到长辈,怎麽样从自我介绍到开启一段简单的谈话;学校见到老师,如何打招呼到感谢老师辛苦的教导;家中与3个姊姊的互动,从吵闹争夺到最後彼此体谅,控制自己的脾气跟多一分耐心。

学音乐的时候,老师也跟我说要学着「好好说话」。一次在音乐比赛的现场,我演奏完後下台,自信满满,因为我觉得那时台上的表现,远超过同台竞技的人,我都还记得演奏时,眼神轮流扫向台下的评审,恨不得能直接告诉他们:选我、选我!但没想到,成绩公布,第一名擦肩而过,一位评审走向我说:你的技巧的确无话可说,但那种咄咄逼人的态度,实在让大家不太舒服,自己一定要想办法学着修正。

当下,我就像一只战败的公鸡,垂头丧气,我不知道我错在哪里,心中就是无法接受这样的讲法。这时候,我的老师靠过来跟我说:你知道吗?「学音乐就是在学表演」,就是在学着与听众沟通你的想法及意念,透过乐曲掌握当下的氛围,并「多一分柔软地」为听你音乐的人着想。

这一段话,我到现在还牢牢记在心里面。试想,在这一个既讲求竞争、又追求合作的时代何尝不是如此?最近,一位长辈也有感而发地分享,他说看了这麽多企业的发展,「名聚则人散、名散则人聚」,要结盟攻打江山,不能心中老想着自己如何好,要多学着想想如何「先替夥伴创造价值」,才有机会共同成就一件好事。而有了这样的一分思考与态度,就能知道如何好好沟通、好好说话。

从自己踏入「设计顾问」这一行开始,就不断地在学着从「听懂」各方意见,「转译」多面向的专业语言及需求,到「设计」出一个创新、并可落地执行的方案。客户大抵可分为3种,首先,很多企业正在试着「重新定义」自己,想透过新方法、新工具,来与新市场、新顾客沟通。所以你可能在10年前无法想像,居然有一家新创公司没有自己的车队,但却是全球最大的运输服务商,名叫Uber,从短程运输开始、到餐食外送、到长照陪同就医。我们多半只看到并赞叹这样新的商业模式,但可能无法想像,一个新的使用行为与观念,需要多少的「沟通成本及努力」。

说话的艺术在跨专业及跨文化沟通上尤为重要。(图/杨振甫)

另外一种客户就是知道目标在哪里,但却苦恼着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如何对内形成共识,确定共同的想像及愿景,做出必要的取舍及决断,并能成功顺利地「转型」。这样的客户多有一段辉煌美好的过去,但却走到了成功的尾端,不得不去思考因应市场变化的下一步。而沟通上,「新旧」两派意见分歧,「老少」观念差异甚大,在投资人与外部市场的压力下,渐渐不知道如何开启「建设性的对话」。无效的沟通让大夥儿提不起劲工作,让定期的会议召开蒙上一层阴影及抗拒,这时,就免不了需要外部的引导,协助组织「重新开机」,多一分润滑剂,好好对话。

老少混龄设计及讨论是未来的常态,将仰赖不同世代间有效的沟通。(图/杨振甫)

最後一种类型的客户,就是要处理跨领域、跨各部门之间的整合。例如,我最近正积极投入於「失智症非药物辅助治疗」的领域,尤其聚焦在「餐食及营养」的设计,上述一小段话,其实就涵盖了医学、心理学、职能治疗、护理、餐饮、营养、平面设计、互动设计等多个领域,如何在整合不同专业的同时,又能够形成一个可持续性的合作关系及模式,就是另一个在沟通面很有挑战的方向。但,反向思考,现阶段一个创新产品与服务的竞争力来源,不也就是来自一个更「混搭」又「合理」的解决方案?

说话一直是一门艺术,於外於内都没有一套剧本可循,看似小事,但却是一辈子的功课,值得提出来一同砥砺及思考。

成长,就是学着「好好说话」的历程(台北画刊108年9月)图.文ー杨振甫
5% Design Action执行长、DreamVok意集设计执行长,拥有音乐、商学与设计背景,长期从事跨领域设计研究,辅导产业导入服务与产品创新设计思维,带领业界人士与设计师投入专业与时间,针对社会重要议题进行创新设计。

相关照片

近期的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