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台北畫刊106年6月第593期—台北劇場正在發聲 沈可尚:台北具有流動與包容的特質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17-06-15

2646

台北畫刊106年6月第593期— 台北劇場正在發聲 沈可尚:台北具有流動與包容的特質
沈可尚雖不懂影展運作,卻能以電影創作者的角度切入,擔任2017台北電影節總監一職,他懷抱著與台北電影節長久的淵源與情感,以回饋感恩的心情,期望能服務台灣電影人,並喚醒觀眾支持台灣電影的熱忱。

Q1 身為台北人,最喜歡台北什麼地方?
我原本住木柵,離家後在台北搬過20幾次家,在公館一帶住得最久,年輕時常去那裡的二輪戲院與Live House。當時二輪戲院有東南亞、大世紀,60元可以看兩部片;而Wooden Top培養出刺客、傑克與魔豆等地下樂團,都是我以前常常「混」的場所。
 
Q2 你的許多作品入選台北電影節(以下簡稱北影)並獲獎,今年為何出任2017台北電影節總監?
我就讀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時,大三的作業《阿ㄅㄧㄤˋ說話》意外地入圍1998年台北電影獎非商業類影片提名,隔年《與山》獲得北影獨立創作最佳劇情片。這種獨立、實驗的作品能被看見,甚至獲獎,對我是一種鼓勵。北影樹立了一個很重要的概念:「主流之外,還有什麼?」使我有勇氣去做更多嘗試。由於與北影深厚的情感,所以受邀擔任本屆電影節總監時,我認為該好好地回報它,並服務台灣電影人。台北畫刊106年6月第593期— 台北劇場正在發聲 沈可尚:台北具有流動與包容的特質▲2017台北電影節「電影正發生」活動主視覺。( 圖/ 台北電影節提供)

Q3 你期望自己能與電影節撞擊出什麼火花?
支持策展概念之餘,我會以創作者的角度提出更多可能,好比今年除了林強配樂電影單元「聽見電影的心跳:林強」外,還有現場配樂創作「電影正發生」。電影是由許多細碎環節串聯而成,而觀眾往往只看到最終完成品,但其實中間的過程,才是我認為一個作品中最神祕、最迷人之處。
 
因此,今年規畫了一個創作現場,邀請電影配樂製作人林強和2013台北電影節的最佳導演詹京霖,由詹京霖拍攝全新短片,林強則是抵達活動現場才初見短片內容,並與導演溝通,開始為內容情節下配樂混音創作、修正調整,整個過程不僅完整呈現,還寫實地被觀眾環伺。林強也很願意將個人經驗分享給觀眾與同業後輩;而整場活動也將由我負責影像記錄,影展期間會放映一場包含未配樂短片、配樂過程紀錄片與完成作品的場次。

Q4 「電影正發生」的重要性在於?
和杜哥(杜篤之)合作前,我對混音的觀念一直停留在調整音量大小和音場位置,直到和杜哥合作後,才使我對混音這件事大大地改觀。杜哥除了擅長對照影像配音效的擬音(foley)外,還有聲剪,也就是替現場音再剪接。聲剪會影響閱讀角色的感知張力及整部片的質地,是一個再創作的過程。透過「電影正發生」,有志從事電影創作的人能看見一種溝通模式,開啟新視野;而觀眾則能在故事情節之外,看見更多敘事與非敘事影像間的關聯。

Q5今年為何鎖定東南亞電影?
坦白說一開始對東南亞的電影很陌生,看完片子後我感到很驚豔,當中充滿原創、生猛的能量,並非效仿西方的美學習慣操作,有股撒野的力道。且東南亞創作者還會跨越國界彼此互為一個群體,萌發更大的創作能量,希望有榮幸邀請他們來和台灣創作者交流。

Q6 放眼國際,台北電影節如何定位?
台灣處在東亞樞紐位置,台北具有流動與變動、涵納與包容等特質,是台北電影節的精神展現,好比台北住有許多東南亞朋友。我們和東南亞各國皆受到中國大陸大資本的影響,這些處境相似之處的創作者或許能更密切地交流,用創作者的角度討論彼此的生存處境。運用台北電影節的優勢去包容這些對話,互動出更複雜、寬廣的討論,進而創造突破既有模式的流動性。

Q7提到拍台北會先想到哪一位導演?
蔡明亮。《愛情萬歲》的大安森林公園、《你那邊幾點》的天橋,《洞》的南機場,使我產生能夠連結片中角色的經驗感。這些場景片段在蔡明亮手中變成一個「台北劇場」,是充滿許多符號意義的地方。台北畫刊106年6月第593期— 台北劇場正在發聲 沈可尚:台北具有流動與包容的特質
▲蔡明亮的《愛情萬歲》(上圖/中影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你那邊幾點》(下圖,攝影/汯呄霖電影―林盟山)是沈可尚認為最能代表台北的電影。
台北畫刊106年6月第593期— 台北劇場正在發聲 沈可尚:台北具有流動與包容的特質

Q8 對海外劇組來台北拍片有何看法?
我對他們的影片充滿好奇,因為他們能看見我在此生活數十年所看不到的某種面貌。甚至在觀影後,對片中的拍攝地除了自己原本的印象外,還融入外國劇組的詮釋,這種跨域、跨國的記憶流動和連結很有意思。

Q9拍攝經驗中與台北印象深刻的互動?
《美好的旅程》是在南機場集合住宅拍攝。那區域的建築線條結構與氣味,對我來說一直挺魔幻的。為拍出角色活在這樣的魔幻空間中貼切的樣子,致使我的運鏡方式、拍攝手法很直接地與場景、空間產生強烈互動,激發出不太約定俗成的拍法。台北畫刊106年6月第593期— 台北劇場正在發聲 沈可尚:台北具有流動與包容的特質

Q10最喜歡台北的什麼?想給台北人的一句話?
聲音。小販的聲音、居民慣用的語言,這個城市裡聲響很多,且各區的聲音都不太一樣。越來越多外籍朋友在此生活,又產生新的區域聲音跟文化。台北一直在揉合變形,充滿動能。

大家來看台北電影節吧!

台北畫刊106年6月第593期— 台北劇場正在發聲 沈可尚:台北具有流動與包容的特質

 ▲掃描QR code即可欣賞「沈可尚導演專訪」精彩影像。

沈可尚
電影導演,2017年擔任台北電影節總監。重要作品包含紀錄片《野球孩子》、《遙遠星球的孩子》、《築巢人》; 劇情短片《與山》、《兩個茱麗葉》、《美好的旅程》、《世紀末的華麗》等。其作品曾入圍坎城影展、瑞士真實影展、山形影展等國際知名影展競賽,並屢獲多項重要獎項肯定,包含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台灣首獎、台北電影獎百萬首獎、金馬獎等。


文/賴柔蒨
攝影/江祐任
圖/沈可尚、台北電影節、汯呄霖電影有限公司、中影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相關照片

近期的熱門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