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臺北畫刊103年2月第553期—樹木銀行 為樹木找到好人家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18-03-26

3972

樹木銀行 為樹木找到好人家

隨著城市發展,臺北市內有許多工程正在施工中,也有許多樹木需要移離工程基地,那這些老樹「樹」落誰家呢?臺北市在民國92年9月設置的「樹木銀行」正默默為老樹的保育盡份心力,不僅擔負起樹木的「出納」工作,還扮演「月下老人」,為樹木媒合好人家。

根據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的資料指出,北市的樹木銀行共有兩處,分別在士林區183綠地及內湖區羊稠國小保留地,目前還有近五百棵樹木可供利用。未來隨著羊稠國小保留地歸還原單位,新的樹木銀行將於三月起改設於北投區錫安巷旁秀山國小預定地,繼續為城市綠美化努力。
台北畫刊553期—樹木銀行 為樹木找到好人家
(圖/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提供)

城市樹木存摺 老樹適得其所
如同去銀行存錢一般,樹木銀行也可以將樹木「存放」在某一區域內,在「臨時假植區」中,可以看到從工程基地移過來的樹木,矗立在假植區內,靜待需要樹木的單位向銀行申請,這區也是各界綠美化所需大型植栽的供應來源。

而在「協調定植區」的服務中,樹木銀行發揮了最大的功用――媒合需要樹木的地方,將樹木移至新場地。以去年甫通車的捷運信義線為例,樹木銀行就從工程基地媒介了二千多株樹木到新家。十年來總計樹木銀行媒介了六千多株樹木,為美化市容及維護老樹默默努力。
台北畫刊553期—樹木銀行 為樹木找到好人家▲隨著捷運信義線通車,行道樹陸續植回,信義路未來將成為新的林蔭大道。(圖/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提供)

曾是公園處園藝工程隊隊長、現為陽明山公園管理所主任高民典回憶,花博時期,場館大興土木時,曾移出了一千多株樹木,但由於建造場館的時間較長,樹木已適應新的環境,所以就不考慮種回原地,而是以另尋他處作為定居地點為目標,足見樹木銀行不但「有教無類」,還會因「材」施教,讓樹木各得其所。

換言之,樹木銀行主要以媒合各界需要移出或移入樹木的「協調」為任務,畢竟樹木銀行空間有限,假植區種植數量也有限,希望藉此為樹找到新家,減少樹木「旅途勞頓」搬運的次數,以提升存活率。
台北畫刊553期—樹木銀行 為樹木找到好人家▲樹木銀行是樹木生命旅程的中繼站,並且扮演媒合角色,讓銀行裡的樹木各得其所。(圖/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提供)

為樹搬新家 悉心照料
目前負責維護樹木銀行的公園處股長陳明川說,每種樹木有其特性,為確保樹木移植後能存活下來,移植前均需考慮季節及氣候等自然環境因素,事前也要適度修剪枝葉及仔細斷根,尤其是斷根作業,必須小心仔細處理,因為這就像樹的命根子般,若不小心失手,樹就會慢慢枯死。

為提升二次移植的成功率,需要移植的樹會置入特製的花盆容器或不織布袋子裡,方便搬運。他印象裡,曾有棵大樹的底部相當寬,需要2.5平方公尺的容器才能搬運,再經悉心照料,才能恢復優美樹形。如今這棵大樹也已落腳前身為山豬窟垃圾衛生掩埋場的「山水綠生態公園」,有了美滿歸宿。
台北畫刊553期—樹木銀行 為樹木找到好人家▲前身為南港垃圾掩埋場的「山水綠公園」,從樹木銀行移植了多棵樹木而更顯綠意盎然。(圖/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提供)

一般人以為「樹」大就是美,有趣的是,越茂密的大樹在地狹人稠的臺北市也可能乏人問津,主要是因為學校或公園沒有空間容納,像是榕樹需要較大的空間種植,因此需要更長時間的媒合,才能為它找到好人家。所以如何針對各樹種因材施教,給予適當的肥料及養分,並控制生長狀況,也是一門大學問。

樹木是城市的綠色居民,堅守崗位努力地淨化空氣、涵養水土,而樹木銀行不僅為流浪的樹木找到新家,成為樹木生命旅程的中繼站,也為 環境綠美化做出奉獻,健全都市自然生態文化。



    文/曾妮可 
    圖/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提供

    相關照片

    近期的熱門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