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走尋20歲的四年級滋味(台北畫刊108年8月)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19-08-14

5015

1980年,當年我20歲剛考上大學,台北城初來乍到,沒見過像中華商場八連棟這麼龐大的熱鬧商街,那裡有來自全中國最多的外省食物,不但大開眼界,也像劉姥姥進大觀園,但見美味,乃排闥而入,久而久之,逐漸變得很挑食。
走尋四年級20歲的滋味(台北畫刊108年8月)
中華商場在1961年4月22日落成啟用,全長八連棟,每棟樓高三層,範圍北起忠孝西路,沿中華路南至愛國西路,以「八德」為名,分別為忠、孝、仁、愛、信、義、和、平棟,總長1,171公尺,容納1,644個租戶,是當時台灣規模最大的商場,琳瑯滿目的商品幾乎想買什麼就有什麼,也是最多外省美食聚集的所在,最後在1992年全線拆除,但許多回憶仍深藏在4、5、6年級生的心底,當時無網路,想找回記憶中的店家,僅能靠口耳相傳,想來那個時候以信(5)、義(6)、和(7)三棟最多美食商家,著名者諸如義棟的「徐州啥鍋」,因為傳有葛香亭與葛小寶父子兩人當股東,所以名氣極為響亮,這一味其實是一種雞絲燕麥粥,用大骨、老油雞或九斤雞熬製高湯,再羼入小薏米、燕麥和漢藥祕方等炕上十幾個鐘頭,端上桌時,再淋上麻油,風味越發香醇。很遺憾,這一家本來搬到延平南路另起爐灶,後來居然永久停業,高雄一度也出現一家徐州啥鍋,啥?也停業了?嗚呼哀哉,味道難不成要永遠封存了?

記憶中的美食地圖
許多中華商場的美食記憶只能透過網路找到交流,網路上有位署名pohung8888的作者描繪得最為活靈活現:

「當年在中華商場好吃的飯館有致美樓、清真館、老陸餡餅、老夏水餃、炸麻花、山西小吃店,還有後來的徐州啥鍋、上大人酒釀湯圓、水煎包,還有晚上9點以後在6棟長沙街口賣消夜『的的阿姨』的炸豬排及各式小菜。回想當年清真館的牛肉蒸餃、羊雜湯、芝麻醬餅夾醬牛肉令人回味無窮。對了,還有蘭記小吃,賣的是江浙口味炒年糕、炒豆苗、餛飩湯、上大人的粽子。以上是第6棟的小吃。第7棟有孫伯伯的小籠包、牛肉燴火燒、山東餃子館的山東燒雞、牛肉麵店、還有好幾家各式炒菜館。第8棟的河南煎油餅、綠豆丸子湯等等。以上是令人回味的各式小吃。」

真感謝將逐漸模糊的回憶又畫出大致的輪廓來,因為以上所述的餐館大致消失了,只有幾家尚有脈絡可尋。
 走尋四年級20歲的滋味(台北畫刊108年8月)中華商場的點心世界,現在變成台北車站微風食尚中心的小南門點心世界。

真北平現在搬到寧波東街營業,原來在義棟2樓、點心世界的樓上,招牌是北平烤鴨。片鴨之外,亦可二吃炒鴨架、三食銀芽炒鴨絲,至今大抵沒有走味。

點心世界大概是中華商場上招牌最響亮者之一了,許多人相約去逛鬧熱滾滾的西門町,都會約在點心世界前見,或先逛或先吃,進得店裡,跑堂來回穿梭,操外省口音大小聲吆喝著,生意沖沖滾,用餐時尤其人潮洶湧,先相準那張桌子的客人用餐即將結束,搶著去站在一旁等待,這裡的桌子都用45度擺設,如此一來,滿座時才不會擁擠。

三大招牌是鍋貼、蒸餃和酸辣湯。鍋貼和日本弦月型煎餃不同,而是兩頭束了起來,像一葉扁舟,入口爆漿,餘韻繞梁;酸辣湯為了使滋味更為綿密,捨豆腐而採豆腐腦,再以雞血與冬粉混煮,酸酸辣辣,嘗來印象深刻,其他像合菜玳瑁,用荷葉餅包進京醬肉絲,張大嘴,咬一大口,也是不亦樂乎的啦!夏天時點來一杯冰豆漿,心涼脾肚開自不在話下。

中華商場拆除後,點心世界搬來搬去,一度出現在寶慶路遠東百貨美食街,後來又遷至信義誠品,再來又聽聞老闆全家移民了,最後是在台北車站2樓微風食尚中心,店號:「小南門點心世界」,感覺上是嶄新的一家店了,不過對現在20歲的年輕人來說,中華商場的那些滋味或許已不存在,但應該已是將基因散布到台灣每個角落而繼續存在吧?

 


圖・文-魚夫
 

相關照片

近期的熱門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