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日期:2024-11-06
229
「昭和浪漫洗濯屋」保留洗衣店的老招牌,並將懷舊物件陳列在店門口,營造復古氛圍。(圖/昭和浪漫洗濯屋)
一幢幢充滿時間感的老房子,是城市中常見的風景,記錄著這座城市的文化與生活記憶,同時也連結過去、現在及未來。在老房子眾多的台北,老屋新生不僅讓老建築有了新生命,也延續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與故事。
老屋新生 打開城市更多想像
台北街頭新舊建築並存,展現一座城市的發展軌跡。隨著時間推移,老屋修復不再只是硬體的改造與保存,更重要的是藉此串聯起不同世代的生活與情感記憶。
「台北老屋新生大獎」自2001年舉辦至今,累計已有一千多件作品參與,今年共選出3件「評審團大獎」、「BEST 10」10件傑出作品及1件「整建維護特別獎」。本屆台北老屋新生委員會主席李清志表示:「過去的老屋修復往往流於建築本身的改造,或僅停留在咖啡店、文創店等經營模式,但從今年的入選作品中可看到更多樣性的創意,提供未來老屋新生不同的解方與想像。」
世代接力 延續城市情感記憶
如何賦予老屋新生命是保存老舊建築的重要議題,今年獲得評審團大獎的「AKA café」過去曾是大稻埕富商、郭怡美商行店主郭烏隆的宅邸之一,閒置多年後由 AKA café團隊花了三年的時間進行修復,希望重現百年前大稻埕富裕人家的生活榮景。因此除了經營餐飲服務,團隊更將空間打造成展演場域,籌畫音樂表演、攝影展、藝術拍賣會,甚至是舞會、辦桌等活動,讓人們走進這裡就像進入時光隧道,體驗百年前的生活氛圍。
李清志分享,經營團隊與建物持有者之間的共識,是老屋得以長久存續的關鍵:「AKA café團隊當初和屋主簽約時,房東是一位高齡八十多歲的老先生,當天特地帶了一個晚輩同行,原來是因為租期一簽就是8年,怕中間自己有個萬一,至少還有家族成員能保證讓團隊持續經營這棟宅邸。」
「AKA café」保留百年宅邸和庭院,希望重現過往大稻埕富裕人家的生活場景。
老屋新生不僅是重新修繕,更重要的是如何透過空間再利用,重新定義對老屋的未來想像,另一件評審團大獎「玉成戲院錄音室」就是最好的示範。1954年開業的玉成戲院原本是南港地區的重要娛樂場所,2001年因納莉颱風受重創停業成為廢墟,15年後來自美國的錄音和混音師Andy Baker花了一年多的時間,親自規畫、設計與施工改建,逐步打造成台灣首間同步錄音設計的旗艦型錄音室。
改造後的玉成戲院錄音室保留了舊戲院的售票亭、古董放映機和布告欄,戲院的招牌、海報也成為各個角落的裝飾,錄音空間則以戲院原有的金廳和銀廳命名,讓玉成戲院的歷史軌跡也能隨著音樂旋律延續下去。李清志強調:「參觀這件作品時,驚訝於每個空間的細節與美感,可以看見經營者對於這間房子滿滿的愛與信念,以及透過老屋想要傳遞的價值。」
「玉成戲院錄音室」讓老戲院的歷史軌跡隨著音樂延續下去。(圖/玉成戲
院錄音室)
多元活化 鄰里街區攜手共好
老建築的保存還能透過哪些手法,重塑街角景觀、發揮老屋魅力?李清志認為入選「BEST 10」的「昭和浪漫洗濯屋」便是一件新穎的改造範例。位於安西街、前身是高齡90歲的洗衣店,團隊於2022年承租後將老屋定位為昭和時期的懷舊冰淇淋店。
李清志表示,團隊經營者雖非建築設計相關背景,卻盡可能以最少的整修手段,保留建築的原貌與內部架構,讓人一走進去就像來到昭和時期的日本老宅。加上室內擺設的舊風扇、玩具、真空管電視機等復古收藏品,呈現出相當有趣的改造空間,而冰店的進駐吸引許多遊客特地來訪,也讓這一帶的街區變得更有活力。
除了賦予老屋新意,也有許多作品藉由鄰里關係的連結,進一步改變社區的整體氛圍。同樣也是「BEST 10」的「老布莊的共生」,過去曾是迪化街的布莊,早年布市的繁華盛景反映在室內裝修材料上,華麗厚實的大理石材一路由地板延伸至牆面,戶外裝備品牌「kawas」承租後,保留地坪與牆面石材,以最小構件將實木架固著在牆體上,與牆面的石材背景交疊成新舊融合的展示牆。團隊也重新整建騎樓與公共梯廳的門面,並將地下一樓打造為活動空間,不時舉辦戶外運動主題講座,另也舉辦大稻埕老街導覽,希望讓更多人認識當地歷史文化,同時也喚回居民生活記憶,創造鄰里共好的環境。
「老布莊的共生」室內保留昔日布莊的大理石地板及牆面,與實木架構成新舊融合的展牆。(圖/力口建築)
老屋新生的力量持續蓬勃發展,越來越多人願意去理解老房子之於城市的意義。李清志強調:「老屋,代表的是一座城市獨特的風貌,如果只保存了建築硬體卻沒有加以活用,那就只是軀殼而已,沒有靈魂。」他樂見台北有越來越多的老屋被活化再利用,讓城市的空間美學變得更加成熟且充滿生命力。
獲得「BEST 10」大獎的「森 ³sunsun-museum」將公寓老宅改造成融合設計、藝術及生活體驗的場域。(圖/台北市都市更新處)
【文・游姿穎 攝影・彭仁義 圖・昭和浪漫洗濯屋、玉成戲院錄音室、力口建築、台北市都市更新處】
一幢幢充滿時間感的老房子,是城市中常見的風景,記錄著這座城市的文化與生活記憶,同時也連結過去、現在及未來。在老房子眾多的台北,老屋新生不僅讓老建築有了新生命,也延續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與故事。
老屋新生 打開城市更多想像
台北街頭新舊建築並存,展現一座城市的發展軌跡。隨著時間推移,老屋修復不再只是硬體的改造與保存,更重要的是藉此串聯起不同世代的生活與情感記憶。
「台北老屋新生大獎」自2001年舉辦至今,累計已有一千多件作品參與,今年共選出3件「評審團大獎」、「BEST 10」10件傑出作品及1件「整建維護特別獎」。本屆台北老屋新生委員會主席李清志表示:「過去的老屋修復往往流於建築本身的改造,或僅停留在咖啡店、文創店等經營模式,但從今年的入選作品中可看到更多樣性的創意,提供未來老屋新生不同的解方與想像。」
世代接力 延續城市情感記憶
如何賦予老屋新生命是保存老舊建築的重要議題,今年獲得評審團大獎的「AKA café」過去曾是大稻埕富商、郭怡美商行店主郭烏隆的宅邸之一,閒置多年後由 AKA café團隊花了三年的時間進行修復,希望重現百年前大稻埕富裕人家的生活榮景。因此除了經營餐飲服務,團隊更將空間打造成展演場域,籌畫音樂表演、攝影展、藝術拍賣會,甚至是舞會、辦桌等活動,讓人們走進這裡就像進入時光隧道,體驗百年前的生活氛圍。
李清志分享,經營團隊與建物持有者之間的共識,是老屋得以長久存續的關鍵:「AKA café團隊當初和屋主簽約時,房東是一位高齡八十多歲的老先生,當天特地帶了一個晚輩同行,原來是因為租期一簽就是8年,怕中間自己有個萬一,至少還有家族成員能保證讓團隊持續經營這棟宅邸。」
「AKA café」保留百年宅邸和庭院,希望重現過往大稻埕富裕人家的生活場景。
老屋新生不僅是重新修繕,更重要的是如何透過空間再利用,重新定義對老屋的未來想像,另一件評審團大獎「玉成戲院錄音室」就是最好的示範。1954年開業的玉成戲院原本是南港地區的重要娛樂場所,2001年因納莉颱風受重創停業成為廢墟,15年後來自美國的錄音和混音師Andy Baker花了一年多的時間,親自規畫、設計與施工改建,逐步打造成台灣首間同步錄音設計的旗艦型錄音室。
改造後的玉成戲院錄音室保留了舊戲院的售票亭、古董放映機和布告欄,戲院的招牌、海報也成為各個角落的裝飾,錄音空間則以戲院原有的金廳和銀廳命名,讓玉成戲院的歷史軌跡也能隨著音樂旋律延續下去。李清志強調:「參觀這件作品時,驚訝於每個空間的細節與美感,可以看見經營者對於這間房子滿滿的愛與信念,以及透過老屋想要傳遞的價值。」
「玉成戲院錄音室」讓老戲院的歷史軌跡隨著音樂延續下去。(圖/玉成戲
院錄音室)
多元活化 鄰里街區攜手共好
老建築的保存還能透過哪些手法,重塑街角景觀、發揮老屋魅力?李清志認為入選「BEST 10」的「昭和浪漫洗濯屋」便是一件新穎的改造範例。位於安西街、前身是高齡90歲的洗衣店,團隊於2022年承租後將老屋定位為昭和時期的懷舊冰淇淋店。
李清志表示,團隊經營者雖非建築設計相關背景,卻盡可能以最少的整修手段,保留建築的原貌與內部架構,讓人一走進去就像來到昭和時期的日本老宅。加上室內擺設的舊風扇、玩具、真空管電視機等復古收藏品,呈現出相當有趣的改造空間,而冰店的進駐吸引許多遊客特地來訪,也讓這一帶的街區變得更有活力。
除了賦予老屋新意,也有許多作品藉由鄰里關係的連結,進一步改變社區的整體氛圍。同樣也是「BEST 10」的「老布莊的共生」,過去曾是迪化街的布莊,早年布市的繁華盛景反映在室內裝修材料上,華麗厚實的大理石材一路由地板延伸至牆面,戶外裝備品牌「kawas」承租後,保留地坪與牆面石材,以最小構件將實木架固著在牆體上,與牆面的石材背景交疊成新舊融合的展示牆。團隊也重新整建騎樓與公共梯廳的門面,並將地下一樓打造為活動空間,不時舉辦戶外運動主題講座,另也舉辦大稻埕老街導覽,希望讓更多人認識當地歷史文化,同時也喚回居民生活記憶,創造鄰里共好的環境。
「老布莊的共生」室內保留昔日布莊的大理石地板及牆面,與實木架構成新舊融合的展牆。(圖/力口建築)
老屋新生的力量持續蓬勃發展,越來越多人願意去理解老房子之於城市的意義。李清志強調:「老屋,代表的是一座城市獨特的風貌,如果只保存了建築硬體卻沒有加以活用,那就只是軀殼而已,沒有靈魂。」他樂見台北有越來越多的老屋被活化再利用,讓城市的空間美學變得更加成熟且充滿生命力。
獲得「BEST 10」大獎的「森 ³sunsun-museum」將公寓老宅改造成融合設計、藝術及生活體驗的場域。(圖/台北市都市更新處)
【文・游姿穎 攝影・彭仁義 圖・昭和浪漫洗濯屋、玉成戲院錄音室、力口建築、台北市都市更新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