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日期:2018-03-26
2310
臺北,越讀越有味道
由於父親服務於新聞界,小時候的印象當中,家裡什麼沒有,就是書報雜誌最多。正因為如此,我的閱讀經驗比一般人要豐富多元,課堂上老師講到的小常識,我幾乎都能知道出處,課本內容對我來說更是相對輕鬆,這給了我一個很大的啟發:原來我所涉獵的課外讀物範圍早就超越了教科書的既定框架。
▲陳衛平從小熱愛閱讀,常跟著父親到牯嶺街舊書攤挖寶。(王能佑攝)
口述/陳衛平(小魯文化社長)
採訪撰文/許凱森
由於父親服務於新聞界,小時候的印象當中,家裡什麼沒有,就是書報雜誌最多。正因為如此,我的閱讀經驗比一般人要豐富多元,課堂上老師講到的小常識,我幾乎都能知道出處,課本內容對我來說更是相對輕鬆,這給了我一個很大的啟發:原來我所涉獵的課外讀物範圍早就超越了教科書的既定框架。
長大後專攻哲學,一開始投入出版業是做成人哲學讀物,但讀者並不多,心中總納悶為什麼一本好書讀的人這麼少,後來才發現包括自己的同學,很多人在畢業之後都不再保有閱讀習慣,另一方面,在升學競爭壓力之下的中小學生,家中根本鮮少有課外讀物。於是,我轉而推廣兒童文學,將知識性的讀物文學化,閱讀習慣從小培養起,長大後就能自然而然運用。
父母與孩子的代溝,正是因為不瞭解彼此的想法又不知道該如何表達,其實,最好的媒介就是父母陪著孩子一起讀書,互相討論切磋,並鼓勵孩子勇於發問,在一問一答之間和孩子進行心靈溝通,有時候不見得是大人引導孩子,父母也和孩子們同時多元思考,這樣親子間的思想才會接軌。
小時候,父親常帶我去牯嶺街買舊書,其貌不揚的舊書攤對我而言就像個百寶庫,甚至還能翻到當時的禁書,雖然有些舊書頁面都已泛黃破舊,我仍然看得津津有味,絲毫不影響閱讀樂趣。兒時我另一個喜愛的地方是瑠公圳支線,那時候水質相當清澈,小孩子都會跳下去游泳,臺大新生南路側門附近的水溝當時沒有加蓋,只要趴在路邊就可以抓到肥美的吳郭魚,我也常笑稱自己是臺大體育系,因為我耗在臺大球場上的時間比臺大的學生還多。
臺北的美,其實很難一語道破,若真要說,這個城市就美在讓每個人都能得心應手,交通便利之外,食衣住行在每個行政區塊都形成完整的聚落,不必搭車,步行就可解決日常所需,在人性化的臺北街頭遊走,一點都不會感到吃力。
各式各樣的文化活動俯拾皆是,展覽、藝廊、設計、文創等,隨時等著為你補給心靈能量,更創造出YouBike這般流動的人文風景,不只市民通勤使用,連觀光客也融入這悠遊的步調來探索臺北,沒有太強的地域性,兼具國際感和在地風味,是不排外的臺北人情味。
▲陳衛平從小熱愛閱讀,常跟著父親到牯嶺街舊書攤挖寶。(王能佑攝)口述/陳衛平(小魯文化社長)
採訪撰文/許凱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