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臺北畫刊103年10月第561期—亮眼才藝 臺灣之光外一章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18-03-26

2608

亮眼才藝 臺灣之光外一章
光輝十月,臺北的天空似乎也更加明亮了起來。在這個歡慶月份,有一群擁有獨特才藝者的表現,格外亮眼,在鋼琴、書法、圍棋等領域上表現傑出,除了勤懇學習奠下基本實力,還擁有過人的才氣與天分,獨樹一格,也為「臺灣之光」或「臺北之光」樹立典範。

全能天才‧江璟亮
十歲鋼琴高手揚威國際

一個十歲兒童,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可能仍未脫童稚,懵懂未知世事,但是三民國小五年級資優生江璟亮,卻已是名揚國際的鋼琴高手,日前他才剛獲得日本濱松PIARA國際鋼琴大賽少年組的總冠軍,成為該比賽成立以來首位獲總冠軍的非日本人,國際鋼琴大師利普金、北川曉子等皆對他讚譽有加,堪稱臺灣之光。台北畫刊561期—亮眼才藝 臺灣之光外一章
▲江璟亮年紀僅僅十歲便充分展現音樂才華。

台北畫刊561期—亮眼才藝 臺灣之光外一章
▲現年十歲的江璟亮已是名揚國際的鋼琴高手,更是首位非日本人獲得日本濱松PIARA國際鋼琴大賽少年組的總冠軍。    

更令人驚嘆的是,江璟亮不只在鋼琴或小提琴等技藝表現亮眼,早已在國內各大項音樂比賽中奪冠無數,更是智商160以上的全才,從小就在家自學,英文無師自通,在各項學科上都表現得相當出色。江璟亮媽媽說:「在璟亮所有才能當中,其實音樂表現方面的能力還算是最低的,之前我曾經擔心他跟別的小孩不一樣,就帶他去看心理醫生,結果醫生說他很正常,反而是我太過緊張,醫生建議不要限制璟亮的發展,讓他只往音樂這條路走,應該多多開發視野,說不定未來會發掘出更多的潛力出來。」

走入江璟亮的家,放眼望去,會被各式各樣粉色或白色系的Hello Kitty家具用品給吸引,原以為這是江璟亮所喜歡的風格,後來才知道其實是媽媽的收藏興趣。她拿出璟亮從小到大所獲得的大大小小獎杯、獎狀或檢定證書、甚至作業本,也分享了很多她陪伴兒子參賽或參加檢定的經驗,過程中可以感受到她以兒子為榮的心情。例如在日本獲獎時,已是「領獎達人」的江璟亮不卑不亢地上臺領獎,讓她看了十分驕傲。

台北畫刊561期—亮眼才藝 臺灣之光外一章
▲江璟亮獲得日本國際鋼琴大賽的獎盃。

璟亮媽媽提到,江璟亮很小時就嶄露語言方面的天分,五歲時報名劍橋英檢,因為被質疑年紀太小、不知如何作答而放棄。隔年臺大語言中心破例讓他報名,就一路以滿分或優等的成績考到FCE(劍橋國際英語認證的中高級,相當於大學程度),當年他才九歲,也是全亞洲拿到此認證中年紀最小的。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在民國101年9月便獲得英國Mensa天才協會正式認證為智商160以上的天才兒童,也是臺灣首位獲此證書的小孩。
台北畫刊561期—亮眼才藝 臺灣之光外一章
▲智商160以上的江璟亮,獲獎無數,是全能的天才。

「他學什麼都很快,就像六歲時才開始學琴,不是從一般的拜爾鋼琴教本學起,而是直接從小奏鳴曲開始。」璟亮媽媽說。

由於江璟亮擁有高智商的特殊天分,幾乎學什麼都能無師自通,遂聽從專家和醫師的建議,選擇在家自學,但跟學校保持良好關係。為了讓兒子擁有健康快樂的童年,璟亮媽媽讓兒子正常升學而非跳級,看到兒子可以跟同學快樂地上體育課等活動,讓她感到相當欣慰。

或許是因為擁有高智商或個性使然,才十歲的江璟亮已頗有小大人的模樣,顯得有些沉默,但相處久了,還是可以從他與媽媽或來跟媽媽學琴的小朋友遊戲互動中,看到他天性中喜歡撒嬌或童稚的一面。尤其在採訪拍攝後,在媽媽的一聲令下,心不甘情不願地把一身白色禮服換回休閒服的表情,超萌的。問他未來有什麼目標或志願時,他酷酷地回答:「問媽媽,應該會出國深造吧!」

「未來的路還很長,我不希望他只活在天才的金字塔裡,至少以正常升學方式唸完小學,我也不希望他變成生活白癡,所以平常會要求他幫忙做家事。之後我會聽醫生的建議讓他多方發展、開發潛力,未來可能會讓他在美國哈佛大學或音樂學院就讀,展開新的人生旅途。」江媽媽說。

書法大師‧杜忠誥
學藝相發 關心文化教育

「先求平安,再談福壽,這是生命的存在法則,藝術也一樣,先要把基本功學好,才能開創出自己的品牌。」書法大師杜忠誥坐在名為「養龢齋」的書法工作室內,談書法、談修行,也談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字字珠璣,發人深省,從他的言談中,不只印證了老生常談那句「練書法可以陶冶心性」,更體現了「根固不愁無花果」及書道禪意的境界。
台北畫刊561期—亮眼才藝 臺灣之光外一章
▲書法大師杜忠誥, 揮毫游刃有餘,作品自成一格。

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副教授、現任明道大學講座教授,也是「搶救國文教育聯盟」共同發起人的杜忠誥,精通篆、隸、楷、行、草等字體,曾獲中山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和國家文藝獎等。他出身於彰化農家,曾在唸臺中師專時受書畫家呂佛庭啟蒙,因為在畫畫完成後需要落款而發憤練字,寫出興趣來,從此投入書藝研究、遍臨諸帖、熟讀經典,並歷經師古築基、由法度工整轉進趣味化寫意、由傳 統符號轉換為現代符號的創造性開展、又從書藝符號的「澀、衡、貫、和」本質回歸為「老實寫字」等學書階段,數十年下來已成為享譽國際的國寶級大師。

觀賞杜忠誥的作品,令人打破傳統對於書法「中規中矩」的刻板印象,很多作品兼具詩境與禪意,巧思中見新意,遊戲中存古意,自成一格,卻都能令人發出會心一笑,驚嘆他的海納百川與不自我設限的書藝境界。例如:《空同》以篆體重新解構造形元素圖樣,配合行草題款的道家妙旨;以金色壓克力原料實驗書寫的《口頭禪》;帶有象形意味、介乎書與畫之間的古篆作品 《鵝》;隱喻臺灣族群撕裂的實驗之作《台灣流行語彙五十一 則》……等,令人對於書藝的創作表現有了全新的解讀。由於杜忠誥深入傳統、卻不囿於傳統的做法,經常面臨保守派說他太前衛、前衛派說他太保守的評論,令他哭笑不得,但他「心中自有 一把尺」,依然自在悠遊於書藝創作之中。

杜忠誥認為「書法是融合漢字符號、氣韻與遊戲為一體的毛筆書寫活動」,也是「蘸了墨的筆毛與紙磨擦所留下的軌跡」,筆墨在紙上唱歌、跳舞。而一個理想的藝術家,必須同時兼具三種角色:匠人、詩人與哲人,活出自身本色,而他也從書藝創作的「養」與「用」中,不斷領悟人生課題中所面臨的關卡,「關關難過關關過」。

台北畫刊561期—亮眼才藝 臺灣之光外一章
▲對杜忠誥來說,書法是「蘸了墨的筆毛與紙磨擦所留下的軌跡」,筆墨在紙上唱歌、跳舞。

對杜忠誥而言,他最關心的是因為教改方案而影響下一代的「全人」教育百年大業,他認為國語文是一切學科的共同基礎能力,「文化基本教材」是學生人格生命信息的重要來源,人格道德才是國民教育的核心價值,教改不宜將此核心課程刪減學分,多年來跟許多文人學者共同發起 「搶救國文教育聯盟」,希望政府在做教育改革時能更加深思熟慮。杜忠誥表示,雖然他虛名在外,但期許自己能成為中華文化 的傳承者與發揚者。
台北畫刊561期—亮眼才藝 臺灣之光外一章
▲杜忠誥不但精通書法,也關心教育改革方案,自許成為中華文化的傳承者與發言者。

或許對已習慣打電腦鍵盤的現代人來說,學書法似乎顯得有點跟不上時代,但杜忠誥說,學習書法是深度認識中華文化的方便門,更是提高存在智能的無上利器。或許透過杜忠誥跳脫傳統與現代界限的作品,可以讓更多新生代進一步了解書藝世界的開闊,而願意嘗試接觸毛筆書寫活動。

年輕棋王‧王元均
運籌帷幄 棋盤下見真章

喜歡看武俠小說或古裝劇的民眾,可能會對於劇中善於下棋的人物留下「智慧絕倫、運籌帷幄」、「善棋者得天下」的印象,尤其金庸筆下虛擬的「珍瓏棋局」、霹靂布袋戲一頁書的梵語「世事如棋,乾坤莫測,笑盡英雄」等跟「棋」相關的意象, 更令人對於圍棋有種高深莫測的想像。那麼,如果是現代社會中,一位高中年紀的棋王又會是什麼形象呢?

甫從麗山高中畢業的王元均,外表看來相當成熟,自六歲時走入圍棋世界後,圍棋就成了他在課業之外的唯一玩具,升小六時,一次就通過職業棋士甄選, 2013年更在海峰盃、棋王賽、友士盃十段賽等臺灣三大圍棋賽事中奪下三冠王,抱回年度總獎金三百六十九萬元,才十七歲就已成為臺灣史上最年輕的棋王。

台北畫刊561期—亮眼才藝 臺灣之光外一章
▲年僅十七歲的棋王王元均從六歲起就一頭栽進圍棋的世界。

台北畫刊561期—亮眼才藝 臺灣之光外一章
▲2013年王元均拿下海峰盃、棋王賽、十段賽三冠王,不僅成為臺灣圍棋史上最年輕棋王,更以三百六十九萬元年度總獎金,名列國內第一。

王元均出生於優渥家庭,爸爸是眼科醫生、媽媽是建國中學英文老師、而弟弟則是建中科學資優生,他算是家中異類,功課中等,圍棋一等,由於兩者難以兼顧,家族親友並不贊成他學圍棋,但在媽媽的陪伴支持下,王元均走出自己的圍棋人生道路,甚至成為棋王,親友的態度也大為改觀。

王媽媽盧怡靜是台灣棋院秘書長,在王元均的圍棋道路上一路相隨,分享了許多心路歷程。當初她也像許多家長般送兒子去學鋼琴等才藝,但觀察到兒子並無太多興趣,又看隔壁鄰居一位哥哥學圍棋已到段位以上,想說學圍棋可以提高思考及專注能力,沒想到兒子一頭栽進圍棋之中,後來還拜師國手林聖賢門下,她因陪小孩學棋,耳濡目染下,也從一個門外漢成為棋院秘書長。

她特別提到,一般想鑽研棋藝者會接受道場全天候密集訓練,但王元均卻是一邊上學、一邊「閉門造車」,透過在網棋中與旗鼓相當或更強的對手對奕,來增進棋藝,體會棋理,若是在棋賽中輸棋了,則會更加砥礪自己,由於心性更加成熟,有時反而成為下一場棋賽致勝的契機。不過相較於日本、韓國或中國大陸而言,臺灣的圍棋環境或升學就業的出路仍不成熟,所以她很感謝之前麗山高中人本教育的開 放校風,讓兒子可以在征戰棋賽時還能兼顧課業。由於目前很多圍棋賽事都是企業贊助,她期望,若有更多喜歡圍棋的人成為未來的企業家或是想要培育孩子學棋的家長,就能讓臺灣的圍棋環境更加永續發展。

讓王元均印象深刻的是,在民國101年,他一舉拿下四年一度、有「圍棋奧運會」之稱的應氏盃世界職業圍棋錦標賽的臺灣代表權,但因為他的實力不足而在第 一輪比賽中就被淘汰了,王媽媽為了協助兒子突破瓶頸,特別安排兒子與大陸籍世界冠軍級的棋手下指導棋,讓王元均學到「每 一局都要全力以赴」,他也更加堅定選擇圍棋這條路,誓言「跟圍棋談一輩子的戀愛」。

「高處不勝寒」,很多擁有特殊才藝或天分者為了追求頂尖目標,可能需要付出相對的犧牲,可喜的是,在杜忠誥的背後有太太和家人的支持、江璟亮和王元均有媽媽的一路陪伴,讓他們追求或展現亮眼才藝的過程中,可 以同享其中甘苦,並不寂寞。



文/許麗芩
攝影/吳金石

相關照片

近期的熱門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