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堤外防汛拖吊新制上路 「只出不進」4小時後拖吊(台北畫刊112年7月)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23-07-10

1160

台北市政府為提高颱風、超大豪雨期間,堤外停車車主的自主移車意願,
實施防汛新舉措,在宣布疏散門「只出不進」4小時後開始拖吊裁罰,
期望提高民眾防災警覺性,避免泡水車事件再度發生。

陳郭正處長表示,透過平時扎實的基本功及預做準備,確保北市各項防汛應變作為更臻縝密及周延。(攝影/鄒保祥)陳郭正處長表示,透過平時扎實的基本功及預做準備,確保北市各項防汛應變作為更臻縝密及周延。(攝影/鄒保祥)

從過往經驗 記取教訓

2022年台北市受尼莎颱風外圍環流及東北季風雙重影響,導致豪雨釀災,當時基隆河水位最快上升速度為每30分鐘0.56公尺,相當於1分鐘上升約2公分,面對這樣的情況,台北市工務局水利工程處處長陳郭正立即決定關閉疏散門,希望避免重演2001年納莉颱風對台北市帶來的嚴重災情,當時河川水位上漲實在太迅速,也造成三腳渡停車場許多車輛未能及時撤離,以致發生泡水狀況。

陳郭正解釋,台北市與新北市是世界上少見多方運用河川區域,設置公共設施及提供民眾公共服務的城市,例如做為河濱公園、設立停車場、籃球場或舉辦活動等,都在河堤牆內進行。事實上,河濱公園本來就是河水「行走」的路線,只是平常水量少,水位不會上升,一旦遭遇颱風或暴雨,就會提高河濱公園「與水相遇」的機率。

「我相信多數市民可能忘記或根本不知道,他們在河濱公園停放車輛的停車場,其實本來是河川。」陳郭正表示,過去在風災期間,停放堤外停車場的車輛屢遭泡水的命運,多因車主在得知市府宣布關閉疏散門的通知後才去移車,卻因過晚不及移出而導致泡水結果。為了改善這個狀況,自今年起台北市若遇颱風、豪大雨侵襲,只要市府依據水情預報資料宣布開始管制疏散門外車輛「只出不進」,就同步開放周邊紅黃線停車,並在執行只出不進管制4個小時後,市府就會強制拖吊未移動的堤外車輛。

防災應變 主動掌握水情

颱風、暴雨期間,市府除了立即發布新聞稿及跑馬燈外,也透過「戀戀水綠 臺北水利」FB粉絲專頁和Line帳號、台北市政府Line官方帳號、「台北市行動防災」App、台北市停車工程管理處簡訊系統等管道,傳送疏散門管制及開放紅黃線停車的訊息。

其中,戀戀水綠 臺北水利Line官方帳號提供民眾訂閱「水情資訊查找服務」,不僅可查詢雨量、河川水位、下水道水位、抽水站狀態等,也能透過監視器影像查看災害狀況,另亦提供民眾「水情警報器」訂閱,即時接收雨量警戒訊息,並藉由與台大合作的即時積水預報系統提供積水預警。

此外,停管處的簡訊防汛通知為免費服務,車主在「停車查詢一站式服務網」完成認證後,再登錄車輛資訊、綁定車輛,並勾選「防汛通知服務」,即可於疏散門啟動管制措施時收到由市府發送、末4碼為1999的簡訊。簡訊中會提醒車主將車輛盡速駛離,並附上雙向確認網址連結,若車主沒有點擊確認,15分鐘後將會收到第二次通知簡訊。

自主防災 政府與民間共攜手

台灣每年2至4月為春雨季、5至6月為梅雨季、7至9月為颱風季,鋒面夾帶豪雨的情況時常發生,儘管科技日新月異,仍難以應對氣候變遷的挑戰。陳郭正強調,「預先準備、做好基本功」是水利處因應挑戰的不二法門。例如平日重視下水道、抽水站等設備的巡檢、維護和保養,增加容易積水地點的檢查頻率,並會同台北市環保局進行清疏工作;在豪雨、颱風來臨前,準備機具如移動式抽水機及挖土機等預先部署,同時安排待命人力,並與台大氣象團隊和中央氣象局保持聯繫獲得天氣預報資訊與監視水情,以確保北市相關防洪設施的安全及運轉,維護市民生命和財產安全。

此外,水利處推動「北市水災自主韌性防災社區計畫」多年,實地走訪社區進行災害診斷、防災演練等,提高市民擁有防災意識與知能,發揮自助互助的能力,以防患未然,將災害傷亡及損失的狀況能夠降到最低。

水利處會在颱風來臨前,做好抽水站的各項整備工作。(圖/台北市工務局水利工程處)水利處會在颱風來臨前,做好抽水站的各項整備工作。(圖/台北市工務局水利工程處) (2)水利處會在颱風來臨前,做好抽水站的各項整備工作。


相關網站
👉 戀戀水綠 臺北水利LINE官方帳號
👉 「停車查詢一站式服務」網站
👉 台北市政府LINE官方帳號


文 凌小締・攝影 鄒保祥・圖 台北市工務局水利工程處

相關照片

近期的熱門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