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臺北畫刊102年12月第551期—活力新臺北 祕密景點大公開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18-03-26

3260

像是第二集,走訪大安區,進行一趟懷舊的歷史之旅,從名人故居、建物及水圳當中,發掘城市過往的歷史脈絡,感受都市文化最深層的記憶。想到臺北旅遊,除了台北101、故宮博物院等經典旅遊景點,你還有什麼新選擇?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與長德有線電視合作,拍攝12集介紹臺北市12個行政區的新亮點影片,挖掘出許多小而美的旅遊新亮點,不妨跟著影片前去走逛,感受意外的驚喜。
臺北畫刊102年12月第551期—活力新臺北 祕密景點大公開
觀傳局表示,「活力新臺北」系列節目以一集一區的方式,展現12個行政區中充滿地理人文特色的新亮點。節目中主持人以城市旅行者的角色,與名人相約講述各區故事,探索區里巷弄間的人文特色,讓大家發掘臺北城的無限魅力。

節目第一站帶領大家走逛位於溫州街一帶的殷海光故居,並請來了知名作家蔡詩萍講述當年故事,跟著影片,你可以看到花木扶疏的庭園,加上藍綠色的日式房舍,感受一股清新典雅的氛圍,但故事中卻也帶著淡淡的傷感。
臺北畫刊102年12月第551期—活力新臺北 祕密景點大公開▲走進殷海光故居,透過照片和手稿展示,可一窺當年歷史。(圖/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提供)

民國38年殷海光隨著國民政府來臺,進入臺大哲學系任教,在戒嚴的年代,不畏強權堅持自由思想,主張總統不應該無限期連任,因而遭到國民政府軟禁,並且被迫離開臺大校園,人生最輝煌及最黯淡的十幾年,都在這裡度過。雖然故居主人已逝,但透過屋內許多的照片和手稿,可以一窺當年歷史。

參觀完名人故居後,接著來到了位於龍門國中內、西元1897年完工的閩南式古厝――黃濂讓居,這同時也是臺北市唯一一座位於校園內的市定古蹟。屋內正廳仍然擺放著神龕和供桌,黃家後代子孫仍依循古禮每天都會回來祭拜祖先;學校也陸續購製古早味的紅眠床、嬰兒用的搖籃及梳妝檯等古物;另一處更陳列了各式各樣早期農業時代的日常生活用品,如今黃濂讓居已成了鄉土教育課程的最佳活教材,引領學生了解老一輩的生活智慧。
臺北畫刊102年12月第551期—活力新臺北 祕密景點大公開▲走一趟臺北市唯一一座位於校園內的市定古蹟──黃濂讓居,可以了解老一輩的生活智慧。(圖/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提供)

節目第三站則來到了位於金山南路2段203巷兩側的一整排日式宿舍群落,這裡是民國30年日本殖民時期,臺灣總督府山林課興建的公務員宿舍。黑瓦白牆搭配木造建築、雙併雙玄關的設計,兩戶人家共用一個屋簷是這裡的特色,最特別的是在22號庭園內,當時有一位豐澤先生,種植了一株臺灣油杉,如今樹齡已超過80年,成了油衫社區的精神象徵。

節目最後一站抵達瑠公圳支流遺址,這條全長30公尺的圳溝別具歷史意義,幾百年前,「瑠公圳」是臺北盆地非常重要的灌溉渠道,開鑿人物即為郭錫瑠及其兒子,當時的大安區更扮演著分送水權到各地農田的重要樞紐。

其他像是介紹文山區,則邀請了以「中國人怕鬼、西洋人也怕鬼」為名言的司馬中原,一同發掘文山公民會館、文山公園、景美集應廟等景點;士林區則有芝山文化生態綠園、聖佑宮、肯氏蒲桃綠隧道、名山公園素書、至善園等地。即日起活力新臺北12集精彩節目可至節目官網或臺北旅遊網上免費收看,12集的精彩經典,都等著你前去一一探索!
臺北畫刊102年12月第551期—活力新臺北 祕密景點大公開▲位於故宮右側的至善園,園內小橋流水,詩意盎然,令人流連忘返。(圖/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提供)
臺北畫刊102年12月第551期—活力新臺北 祕密景點大公開▲景美集應廟是文山區唯一的國家級古蹟。(圖/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提供)

 

      文/廖雅琴 
      圖/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提供

      相關照片

      近期的熱門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