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北旅游网

动物园上班超级浪漫 野生领角鴞窗外陪伴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16-07-04

更新日期:2016-07-04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动物园

2440

台北市立动物园里以往总是气氛严肃、各自忙碌的办公大楼,究竟是什麽原因让同仁们开始争相走告、聚集到特定地点,还多半难掩轻松微笑、彼此提醒要轻声细语?原来是员工们上、下班必经的行政大楼前树丛内,在6月下旬悄悄进驻了一家四口领角鴞,瞬间成为超级舒压的关注焦点。鸟爸爸和鸟妈妈带着2只幼鸟正进行着居家及野外求生训练,4只猫头鹰停留在这里已经超过1周,知情的动物园同仁们即便没能抽空专程探视,有机会路过时也一定会抬头看看,牠们是不是还待在原处。

领角鴞主要生活在都会边缘的浅山地区,牠们通常昼伏夜出,白天停栖在树丛内休息。但即便领角鴞是小型的猛禽,若其他鸟类发现牠们的存在时,也难免会群起鼓噪示警。这次行政大楼前的领角鴞家族会被「看见」,就是园长金仕谦注意到附近的红嘴黑鹎、大卷尾及树鹊们一阵鼓噪,正想一探究竟时,赫然发现近在咫尺的领角鴞一家四口。

对大部分的人而言,猫头鹰是童话故事或电影里才会出现的神秘动物,因为很少有机会在野外亲眼目睹牠们的身影。由於动物园努力保持园区环境的原始样貌,近年来愈来愈容易在这里观察到野生的山羌、白鼻心、鼬獾、穿山甲、大赤鼯鼠、大冠鹫、台湾蓝鹊、竹鸡、黄嘴角鴞等生活在浅山地区的动物。但这回领角鴞就这麽大辣辣地停在办公室窗外的树上,而且还带着2只幼鸟,对动物园同仁来说,也算是头一遭的新鲜经验。

都市中可提供给领角鴞繁衍的天然树洞不好找,不会筑巢的领角鴞会将被迫蛋产在如椰子叶柄基部、甚至抽油烟机通风孔等不适合的场所,因此每到繁殖季节,常有幼鸟意外落「巢」的事件发生。动物园行政大楼外的2只领角鴞幼鸟体型快跟成鸟一样大、但羽毛颜色较灰白,白天几乎都不会移动位置,偶尔理理羽毛、歪着头看看树下不时来关心牠们的人,或是乾脆闭目养神。

领角鴞不仅是台湾的特有亚种,也是台湾分布最广泛、最有机会出现在人们生活周遭的猫头鹰。随着人类开发,造成浅山地区的栖地破坏,对於食物选择要求不高的领角鴞,也得从浅山地区进入都市冒险,牠们会捕捉红鸠、麻雀、白头翁、老鼠、青蛙、蜥蜴甚至是蟑螂等都市常见的动物,来喂养牠的小孩。所以只要在都市里环境良好的区域,就有机会遇见尝试与人类和平共存的领角鴞。

领角鴞公、母外貌同型,野外一般母鸟的体型较公鸟略大些,每次可以产下2-4枚卵,孵卵的工作由母鸟负责,公鸟则担任提供食物和警卫的工作。受精卵的孵化期约1个月,刚孵化的领角鴞宝宝全身白绒绒,约1个月就会离巢,刚离巢羽翼未丰的领角鴞宝宝仍然会聚在一起,接受亲鸟的保护和喂食,同时慢慢地学习捕捉猎物所需的各项技巧。


领角鴞小档案 特有亚种
英名: Collared Scops Owl
学名: Otus bakkamoena
保育等级:珍贵稀有保育类野生动物
分类:鸟纲 鴞形目 鸱鴞科
分布:台湾
栖息环境:平地至1,300 公尺阔叶林区
食性:昆虫、鸟类、小型哺乳动物、两栖类及爬虫类
习性:昼伏夜出 , 在春夏夜晚,常可听到牠发出单调「不--」的
鸣叫声。
型态:翼长16~17公分,体长23~25公分,体重108~170 公克,裸
趾;全身灰褐色布有黑褐色柱纹、蠹纹,面盘周围黑色,头顶
有羽角,嘴喙基部有发达地感觉毛须,颈椎:有14节,头部可
转动270度。
食性:肉食性。
习性:昼伏夜出,非繁殖期单独活动,白天藏於树叶浓密树枝处。

台北动物园保育网:http://www.zoo.gov.tw/
Google+:http://plus.google.com/+TaipeiZoo
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TaipeiZoo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TaipeiZoo

相关照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