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北旅游网

永续饮食 从无塑包装开始(台北画刊112年8月)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23-08-08

1382

当身为消费者的我们,愿意从每日饮食灌注永续意识,
并将触角延伸至生活清单,在点滴中实践永续生活,
世界将有机会因此而改变。


P10-13永续饮食-1
想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永续,从一日三餐所需着手,加乘的影响力将大有可观。台北已有商家发起无塑包装贩售行动,不仅成为饮食消费市场里「实验永续」的场域,也成为人们在生活中「实践永续」的管道,让大众有机会透过每一次的消费,为想要的未来生活投票。

从无塑包装实践永续饮食

步入「三时生活实验室」迎来阵阵桧木浮香,恍若进入一片自然之森。在这家号称「无塑包装」的偌大店铺里,桧木架上触目所及的瓶瓶罐罐,散装着一些豆类、谷物、面条、食用油等和饮食有关的商品,消费者采购时需自行携带容器填装,或可使用店内免费提供的循环包材及玻璃罐装盛,接着按照所需秤重购买。

谈到成立无塑包装商店的缘由,创办人吴思儒有感而发地表示,「人们都在谈永续,却找不到实践的场所。」浸润环境研究、社会设计多年的他发现,在现行永续浪潮里,有一群人自发性地留意食物的产地及制程,并在乎食物与生活的连结。他也观察到,有一部分来到三时的消费者单纯想尝试何为无塑包装,有些人甚至一试成主顾。

吴思儒剖析,食物从产地、包装到上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过程中供应及需求端都是实践永续饮食的一环。尽管目前无塑包装的商业模式带有实验性质,然而市场的供应链中,若能为消费者提供实践永续饮食的机会,将有助於永续生活的推广。

P10-13永续饮食-2食材以无塑包装零售,消费者可依所需购买,有助减少食物浪费。

P10-13永续饮食-3自带容器采买食品,可省下包装产生的废材。

采购方针带动新生活哲学

吴思儒认为实践永续饮食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调控生活品质的方式,因为当中包含了对自身需求及对食物来源的理解程度,这也是店铺取名「三时」的原因。他表示,「三时」代表着早点、午餐及晚膳,既是一日必须摄取的三餐,也可视为实践永续饮食的起点。若每个人的三餐都能以无塑包装方式适量购买所需,做到永续消费,那麽一年下来所累积的影响力便十分可观。

吴思儒也进一步说明,从检视自身饮食习惯着手不仅能控制自煮的采购量,也能避免食物浪费,自己下厨也能选择健康的用料和烹调方式,进而降低对身体的负担,循序渐进地打造良好的生活习惯。此外,三时所供应的饮食类商品,都是与本土、当季食材合作贩售,除了向大众推广友善农作食材,更有助於减少碳足迹、过度包装,为市场导入实践永续的正向循环。

从饮食延伸的永续意识

吴思儒坦言,虽然大众已习惯采购市面上有包装的商品,但他相信,在生活中一步步改变人们对无塑的看法,将是改变未来的关键。因此在饮食类商品之外,三时也尝试引进非塑料制造的牙刷、吸管、牙线、食器、月事棉、袋包、菜瓜布等,透过这些对环境友善的商品,希望让顾客明白,永续精神可以落实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想让大众了解无塑概念,吴思儒认为,让人们有机会参与是很实际的方式。他举例,有些老师及父母会特地带孩子来到三时体验无塑包装购物,藉此让孩子从小扎根永续意识。而由讲师引领学员,将蜂蜡与胚布结合成蜂蜡布的工作坊,则让大众了解原来蜂蜡透过热温即可塑形,不但具有良好的抗菌、保湿效果,也能水洗重复利用,以蜂蜡布替代塑料保鲜膜来包覆碗盘、食材,不仅更为经济实惠,也可减少一次性垃圾。

P10-13永续饮食-4@三时生活实验室蜂蜡布比塑料保鲜膜来得天然安全、经济实惠。(图/三时生活实验室)

三时也持续规画小食料理教室,让大众试尝台湾在地的好味道,进而主动关心土地议题。这里也不定期举办与地景、循环经济有关的讲座或读书会,让群众探讨永续生活的实践之道。吴思儒指出,当这些自发性参与无塑采购,或参加相关议题讲座、工作坊的人越来越多,也代表了永续的影响力已从饮食扩展到日常作息的多重面向之中。


【文 Forest・摄影 李智为・图 三时生活实验室】
 

相关照片

近期的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