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走入动物园日常 保育员的一天(台北画刊113年5月)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24-05-10

18.9万

动物园保育员长期在第一线观察及照顾动物,建立人与动物的信任友好关系,而这也是园方维护动物健康,以及进行保育、研究和教育的重要基础。透过这些保育员的分享,读者也能一探动物园的日常运作。

P14-17 保育员-1
非洲象「千惠」与保育员林忠平互动。

日常训练培养信任感


观察动物的健康状态,是每位保育员每日的第一要务。任职长达23年的保育员林忠平分享,每天一早目送非洲象「美代」和「千惠」步入展场时,就会从牠们的走路姿势、眼神及表情等,判断其身体及精神是否如常。到了下午3时,保育员则会在非洲象展区栏杆外进行动物医疗训练,两头身躯庞大的母象缓步靠近栏杆,并配合保育员的引导,做出抬脚、将鼻子固定在栏杆上及张嘴等动作,其他保育员则趁势检查牠们的健康状况。

「平日进行动物训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医疗。」林忠平说,一头成年非洲象身高约4公尺、体重将近5公吨,对牠们进行任何健康检查或大型医疗都是挑战,因此须从日常训练建立人与象的信任关系。尤其在大型医疗现场,往往需动员20至30名工作人员进场待命,「大象不会任意攻击资深保育员,但会驱赶让牠想起不愉快经验的兽医。」因此进行侵入式医疗时,有赖保育员的协助及兽医的专业,才能顺利完成治疗程序。

照顾非洲象除了需要胆量,也时常处於意外风险中。林忠平说,大象是聪明的动物,会以象鼻挑衅并攻击新手保育员,不断试探对方的能耐,因此新手必须在资深保育员带领下与大象相处两年以上,才有机会获得大象认可。林忠平说起过去协助医疗时,曾被大象无心踩了一脚,「牠立刻把脚缩回去,而且眼神充满了抱歉。」林忠平简单几句便道出保育员工作的风险,以及与动物长年培养的默契与感情。

林忠平说,大象记性极佳,也会认得保育员的气味及声音,虽然他曾离开照养非洲象的岗位数年,但疫情期间回到展场时,大象仍认出全身包得密不通风的他,一如从前与他互动,而这也是对第一线照顾动物的保育员最温暖的回馈。

健康平安度过每一天

无尾熊趴睡栖架上的可爱模样,吸引大批游客驻足观赏,而守在栏舍旁的保育员,其成就感来源便是确保每只无尾熊吃好睡饱、维持稳定体重、充分享受阳光,健康平安地度过每一天。无尾熊馆馆长王建博分享,保育员早上进入栏舍第一件事,就是仔细观察每只无尾熊的外观及粪便是否正常,并将无尾熊抱到户外展场,让每只无尾熊每月有一定时间可晒到阳光,以维持身体健康。

王建博说,无尾熊的习性与行为都与食性相关,所以照顾无尾熊的基本功,就是辨识桉树品种及分配不同品种的桉树叶给无尾熊食用,照顾重点则是让无尾熊好好睡觉,避免因外在环境压力而造成紧迫。为此保育员参考国外作法,每天都会在栏舍播放广播,藉由「减敏」训练让牠们适应环境声响,以防因为突如其来的声音而紧张醒来。

保育员平时也会以正面鼓励的方式进行「动物保定」训练,与无尾熊建立信任关系,让牠们愿意如小婴儿般被保育员固定四肢抱坐。王建博说,一旦无尾熊习惯静坐状态,就能在不用麻醉的情况下,稳定地接受日常健检或医疗程序,对提升动物医疗品质大有帮助。

动物配对繁殖也是保育员的任务之一。每年3至9月是无尾熊繁殖季,此时保育员会观察母无尾熊的行为,一旦出现长时间在地面行走、体重下降及抖动身体等发情徵兆,便可适时安排与公无尾熊交配,保育员也会详细记录每只无尾熊的配对情况,避免近亲繁殖。

王建博回忆,前年无尾熊「Grace」在产下宝宝「Bess」6个月後去世的情形。「无尾熊出生後就会爬到母亲的育儿袋中吸吮母乳,大约6个月才会探出头,在此阶段牠们会去吃母亲的盲肠便,获得消化桉树叶的肠道细菌,所幸Bess在母亲离开前就获得这些肠道菌,这是牠後续能健康长大的关键。」当时馆内借助澳洲库伦宾野生动物保护区的经验,由保育员轮值担任Bess的保母,夜以继日每隔3、4小时喂食代奶,平日办公也会将Bess放在特制的胸前背袋照顾,最後顺利将其照养长大,这也是台北市立动物园人工哺育无尾熊的首例。

P14-17 保育员-2保育员黄冠纶将无尾熊「芙蓉」带到户外展场晒太阳。
P14-17 保育员-3保育员施佳伶以抛喂方式喂食栗喉蜂虎。

日常照养因应动物习性

相较於哺乳动物,鸟类的行动更加自由灵活,因此十分考验保育员的观察能力。保育员施佳伶指出,热带雨林馆与一般鸟园笼舍不同,鸟儿会在展馆内到处飞翔,因此保育员每天都会「点名」三次,在树梢、地面及各个角落找寻每只鸟的踪影。

施佳伶分享,照顾动物时必须因应动物习性来喂食,由於栗喉蜂虎擅长飞捕空中的蜜蜂、蜻蜓及蝴蝶等昆虫,因此每天早上与下午,保育员会以抛喂方式将面包虫撒向空中,同时观察从四面八方飞来的栗喉蜂虎,除了确保每只鸟都有饱餐一顿,也会趁机确认牠们的外观及状态是否安好。在保育员悉心照养下,馆内的栗喉蜂虎数量稳定,游客在热带雨林馆散步时,便能近距离看见牠们灵巧的身影。

百年动物园陪伴无数世代成长,而陪伴园内动物健康长大的,则是每天进出栏舍的保育员,他们不但是动物亲近的夥伴,也推进了动物园每日的运作。

【文・游如伶 摄影・李智为】
 

相关照片

近期的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