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臺北畫刊103年1月第552期—臺北,我心目中的溫柔城市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18-03-26

2109

臺北,我心目中的溫柔城市

我是道地的臺北小孩,在木柵出生,那時候的木柵,空氣裡滿是綠草和土壤的鄉下味道。長大後發現,臺北是個溫柔的城市,新陳代謝的速度恰到好處,西門町、東區、信義區的發展則是不同成長階段的記憶。

18歲時,公館的挪威森林,是我組團表演、想事情或是寫腳本的祕密基地,也是我成長過程 中,和一群同樣愛好電影、音樂、文學的朋友,互相交流的重要角落。信義路上的太陽系MTV,雖然現在已不復存在,但我這一代喜歡看金馬影展的人一定都知道,買月票,然後瘋狂地欣賞世界各國的藝術電影,受到侯孝賢、楊德昌導演的啟蒙,打開了我的電影視野與想像空間,也讓我更篤定要走電影這條路。
台北畫刊552期—臺北,我心目中的溫柔城市▲公館是人文薈萃的大學城,也是沈可尚的祕密基地。(王能佑攝)

現在,工作室位於民生社區,想透透氣時,會就近到既靜謐又顯得生氣勃勃的富錦街走走晃 晃,或到內湖的布夏拉提咖啡館,選個角落坐上一整天,與熟客和曾是DJ的店主人談電影、聊音樂。

臺灣電影在我剛畢業時景氣低迷,為了生活,我接拍了幾年廣告,但商業導向且秒數精簡的廣告,讓我難以充分表達心中對於影像的澎湃想法,於是,在國家地理頻道首次來亞洲徵選時,我的第一部紀錄片《賽鴿風雲》獲得青睞,並於一百八十幾個國家放映,從此以後,用真實生命故事記錄我對世界的想法,成為我最鍾情的方式。拍攝紀錄片的過程就是一個長住計畫,重要的是記錄者和被攝者的生命分享,用時間的交換來瞭解彼此的生命故事,要非常謙虛地尊重每一個願意在你面前無私展露的被攝者。

從前,我以為自閉症就是活在自己世界裡的天才,其實,像《雨人》電影中那樣的天才,在 自閉症患者當中只占不到3%,一般人對於自閉症還是一知半解, 所以我拍《遙遠星球的孩子》, 歷時兩年半,一系列四集,在網路進行完全免費的播放,就是希望變成教材,讓社會瞭解自閉症,更友善地面對自閉症患者。《築巢人》則是真實記錄自閉症患者的家庭生活,父親在撫養自閉症兒時,內心自我激勵和逃跑放棄之間的矛盾掙扎。

在我的想法裡,紀錄片就是社會的公共財產,每拍完一部紀錄 片,我不在乎有多少票房、不關心是否得獎,我在乎的是放映後與觀眾的QA交流,關心的是拍完之後自己有沒有對生命又多理解一點。紀錄片是我認識這個世界的窗戶,希望大家也能透過我的紀錄片認識這個世界。
台北畫刊552期—臺北,我心目中的溫柔城市



口述/沈可尚(紀錄片導演)
採訪撰文/許凱森

相關照片

近期的熱門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