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臺北畫刊103年6月第557期—郭家胎毛筆 筆鋒處藏真功夫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18-03-26

3179

郭家胎毛筆 筆鋒處藏真功夫
台北畫刊557期—郭家胎毛筆 筆鋒處藏真功夫
從張家到郭家 毛筆在臺落地生根
相傳南朝梁武帝時代,曾有一名宮女以嬰兒胎髮及金、銀、竹料做成胎毛筆,供皇帝賞玩,後來又作為褒獎文人之用。流傳到唐代後,一名書生拿了自己的胎毛筆上京應試,竟高中狀元,「狀元筆」之稱不脛而走,自此也成為書香世家的傳子之寶。

然而,隨著時代更迭及戰亂交迫,這項傳統逐漸沒落,文化大革命更一刀斬斷通往歷史的臍帶。出人意料的是,民初幾次中日戰爭,使得民間文化趁隙鑽入彼此的國土,胎毛筆亦隨之傳至日本扎根,其後才又透過貿易往來,從郭海水、郭文溪之手回歸到華文的土地。

如今,文房三寶筆、墨、硯,雖已快被遺忘在時光的塵土裡,但「人之初」三寶──胎毛筆、臍帶章、出生腳印,卻透過郭家的巧手華麗上臺。

回顧百年前的日本時代,郭海水父親在臺南下營經營一家雜貨店,某日傍晚,突遇從福建安溪逃難來的張揚一家人,因投宿無門而焦急不已。當時日本政府為了杜絕政治間諜潛入臺灣,嚴格禁止百姓收留中國移民,但郭父不畏規定,熱心留宿張家,也因此結下不解之緣。

張氏本是製筆家族,渡臺後在臺南一帶兜售毛筆。過了幾年,郭海水長大成人,準備前往外地學習一技之長,張揚聞之立刻決定把一身技藝傳給郭家,經過三年,郭海水終於習成臺灣製筆第一人,隨即在臺南成立「太陽堂」,後來又配合政權更替改名為「中文堂」及「忠文堂」。

弟弟郭文溪小學畢業後,也在長兄兼師父的教導下學習製筆,「那時候哥哥很嚴格,不但要求我在桌子前坐一整天,還要坐得端端正正,腰要直、背要挺。所以我現在八十一歲了,還能繼續做毛筆,體格完全沒有歪。」

整整端坐了六年,郭文溪總算學有所成,獨自到高雄、臺北開業,取名「郭家筆墨莊」。當時還是書法盛行的年代,學生都須以毛筆寫作文,報考初中時還得自備筆、墨、硯到考場。政府寫公文及阿兵哥寫家書,也都得用到毛筆,因此郭家筆墨莊的生意相當興隆,每天從早上六點營業到晚上十一點。

好景不常,有次國民大會開會時,一位代表指出:「孩子天天把墨汁、毛筆帶來帶去,弄得書包髒兮兮的,太不方便了,看看日本學生早就開始用原子筆,我們是不是該跟進一下?」

當時在報紙讀到這個訊息的郭文溪簡直氣壞了,果然沒多久,各級學校開始教導學生寫硬筆字,政府部門亦紛紛淘汰毛筆,郭家筆墨莊漸漸乏人問津,客戶只剩下小眾的書畫班師生、廟祝、法師、乩童等。

「沒辦法,命運這樣安排,我們擋也擋不住。」不過灰心至極的郭文溪完全沒料到,其實轉機就在眼前而已。台北畫刊557期—郭家胎毛筆 筆鋒處藏真功夫▲毛筆在臺落地生根,透過郭家兄弟的巧手華麗上臺。

人之初三寶 挽救傳統製筆業
由於以往兩岸隔閡,臺灣毛筆商都需向日本採購原料,有一次郭海水赴日洽談生意時,意外發現當地精美的胎毛筆,回來連忙與弟弟翻查文獻,這才知道原來它與漢文化有深厚的淵源,於是郭家兄弟開始動手改良,還把日本常用的竹製筆管改成檀木,並刻上嬰兒的姓名、生辰及父母名字。

文化是「搶救」回來了,但卻少有共鳴,郭文溪只能抓緊機會向客人介紹胎毛筆的來龍去脈,但得到的回應常常是:
「胎毛筆能幹嘛?」
「這個能寫嗎?」
「小孩子又沒有在學書法!」
「這不實用吧!」

郭文溪不死心,不但和兒子一起製作傳單,還勤跑婦產科、坐月子中心、彌月蛋糕店等,向媽媽們推廣。郭文溪說明,依照古禮,嬰兒出生滿二十四或三十天時,要舉行剃頭禮,剪下來的毛髮可做成三枝胎毛筆,日後拿去文昌廟祭拜,有保佑考試順利之效。

此外,臍帶寓意「財帶」,許多父母都習慣將孩子脫落的肚臍存放在錦盒裡,如此卻容易腐壞,郭家便以真空技術將其鑲入文鎮或玉珮裡,「不過後來我們覺得玉珮掛在脖子上晃來晃去的,財帶會不穩,所以又改成做印章,讓爸媽拿去幫小孩開戶。」還有嬰孩的出生足印,也被烙印在收藏胎毛筆及印章的全套木盒上。

郭文溪說:「現在都是雙薪家庭,小孩又生得少,家長都比較捨得花錢在孩子身上。」漸漸的,胎毛筆在臺灣打開了市場,不但被年輕爸媽們所接受,也成為傳承臺灣毛筆業的重要法寶。
台北畫刊557期—郭家胎毛筆 筆鋒處藏真功夫▲「人之初」三寶──胎毛筆、臍帶章、出生腳印,是許多現代父母為新生寶貝獻上的第一份禮物。

台北畫刊557期—郭家胎毛筆 筆鋒處藏真功夫▲郭文溪以真空技術將嬰兒臍帶鑲入文鎮、印章或玉珮裡保存。

梳理筆毛 處處是火候
儘管胎毛筆為郭家開出一條活路,但郭文溪絲毫沒有放棄傳統毛筆的技藝,他表示:「毛筆這個東西小小的,看起來沒什麼,可是毛筆業有一句話說『一枝筆,百二工』,意思是做一枝筆,前後加起來共有一百二十個工序,而且全都得靠手工,完全沒有機器代勞。」

郭文溪介紹幾個主要步驟,首先是選取毛料,臺灣除了對貓、狗有所忌諱外,其他如黃鼠狼、羊、馬、豬、兔都可採用。羊毫筆柔軟,適合寫行書、草書或畫潑墨山水;狼毫筆剛硬,多應用於篆書、楷書及花鳥畫。其他依軟硬不同,還有兼毫、山馬及大筆等。

接著要去除獸皮、整理毛鋒,此時須以牛骨梳將多餘的絨毛刷掉,並將毛料排列整齊,郭文溪說:「牛骨梳的刷頭非常鋒利,以前梳毛時都會刺到滿手鮮血,現在就算我已經是老師傅,一不小心還是會刺中!」

再來是調配毛料、裁尺寸、捲筆毛、抽雜毛。抽雜毛是影響品質的關鍵,「毛筆的尾巴越齊越漂亮,所以眼睛要睜大、手法要俐落,小心把筆尖的雜毛抽掉,但是又不能抽斷最細緻的鬚鬚,尾巴才會又尖又齊。」

郭文溪指出,好筆有「四德」,分別為尖、齊、圓、健,後兩者意指飽滿而有彈性。壞筆則多來自毛料調配不均或尾巴沒有抽齊,導致筆鋒旋轉不順,或墨量分布不均,最簡單的測試方法就是寫「捺」的筆劃,或用甩筆方式作畫。

最後則是綁線、上膠及定型。郭文溪強調,為了方便理毛,整個過程要讓筆毛溼了乾、乾了溼,反覆循環四、五次,才能梳理到最佳狀態,因此做一枝筆得花上三天的時間,為了增加產量,毛筆師傅會同時做三十枝以上的筆。

郭文溪還苦心花了八個月,用肖楠木及檜木做了一對長四公尺、重達七十公斤的巨型毛筆,讓書法名家寫了一幅大大的「壽」字,郭文溪也因此獲得「世界大筆王」的美譽。

台北畫刊557期—郭家胎毛筆 筆鋒處藏真功夫▲製筆首選毛料,臺灣除了對貓、狗有所忌諱外,其他如黃鼠狼、羊、馬、豬、兔都可採用。

永不褪色 筆墨留下永恆價值
「以前美國和日本簽條約時,美國人用油墨寫,日本人用墨汁寫,幾十年後,油墨不見了,毛筆寫下來的條文卻都還在,這就是傳統智慧的結晶,所以你看唐伯虎那些真跡,經過好幾百年都不會褪色!」郭文溪說。

筆墨的永恆價值,更展現在郭家的精神裡,「現在拿毛筆的人雖然越來越少,可是這個產業不會斷掉啦,現在北、中、南有七、八家分店,都是郭家兄弟或兒女開的。你看我八十幾歲了還在做,哥哥做到去年九十二歲才休息,我們拚成這樣,就是為了讓技藝傳承下去!」

郭家伸出溫潤的手,輕輕娑著一根根的軟毛,也梳理著綿長的歷史。看來,藝術的靈魂並不是在書畫完成後才翩然現身,而是從一枝毛筆的起頭就開始了。


郭家胎毛筆
地址:中山北路1段90號
電話:2567-3639
網址:www.baby168.com.tw


文/黃重豪 
攝影/顏涵正

相關照片

近期的熱門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