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臺北畫刊103年8月第559期—劇烈加速度 2014台北雙年展 看見全球巨變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18-03-26

1608

台北畫刊559期—劇烈加速度 2014台北雙年展 看見全球巨變

無論走到哪,身邊最常遇見的就是「低頭族」,是資訊恐慌也好,是打發時間也罷,隨時隨地可以上網,幾乎是現代人的生活寫照。

若把時光回推到三十多年前,那個不知網路為何物的年代,想啟動個人電腦,得放入大片磁碟片才能開機,後來雖曾進化為小磁碟片,然而隨著科技的發展一日千里,這個產物最終還是走入了歷史。直至二十多年前,電腦開始可以連上網路,不但在家就能知天下事,對於服務業等產業來說,更掀起巨大革新。

劇烈加速度在藝術上表現的語彙
是的,我們的生活以「劇烈加速度」改變、前進著,這正是2014台北雙年展的主題。

提起策展概念,許多人不禁想問,到底什麼是「劇烈加速度」?現今藝術又如何定義與表現我們的世界?策展人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ENSBA)院長尼可拉.布西歐(Nicolas Bourriaud)以「人類世」為理念,檢視當代藝術如何表現在人類與生態、科技、機器與生物之間的關係脈絡與相關效應。

過去六十多年到現在,全球不斷地進行改造,其中最明顯的是從「機械」發展到「數位科技」,面對這樣的發展,科學家將之稱為「劇烈加速度」,這聽來抽象的理論,其實不難理解,舉例來說,就像昔日的ICQ、後來的MSN、今日的Facebook,即使只是身為使用者的我們,不也深刻感受到生活以極快的速度與規模改變嗎?
台北畫刊559期—劇烈加速度 2014台北雙年展 看見全球巨變
▲(蜜卡.羅登伯格〈Bowls Balls Souls Holes〉,2014)(圖/臺北巿立美術館提供)

至於「人類世」,則是科學家所提出的新地質紀元假說,簡單來說,現在這個新時代反映出人類活動對地球體系的衝擊,包括全球氣候暖化、森林砍伐、土壤污染等,影響所及,改變的是地球本身的結構,而人類似乎是這一切的主導者。

但在面對快速又強烈的衝擊,人類卻對現實感到無力與矛盾,甚至成為受害者,更確切地說,一直以來以人為核心的世界,已面臨崩盤的危機。於是,我們開始學習與其他物種「共同生活」──這也是本屆雙年展所圍繞的議題,因此,在展覽中可以看到史前史及其礦物般的景觀,特別是植物移枝以及人類、機器和動物之間結合等方面的多元呈現。
台北畫刊559期—劇烈加速度 2014台北雙年展 看見全球巨變
▲梁慧圭〈Female Natives & Medicine Men〉,2010(圖/臺北巿立美術館提供)

全球藝術家齊聚 令人期待
睽違兩年,2014台北雙年展將於9月13日至明年1月4日於臺北巿立美術館展出,共有來自亞洲、非洲、美洲及歐洲等22個國家、52組參展藝術家或團隊,以「個展」的概念取代單一作品展示,展覽內容及表現涵蓋不同形式及媒材,包括物件、裝置、影像、聲音、繪畫及攝影等,其中多達20件作品是專為2014台北雙年展所量身製作。

此外,展覽中更可看見10位臺灣藝術家,透過在地與全球的不同視角,為展覽主題提供一條思考的路徑。例如,〈生產線—中國製造&臺灣製造〉,將透過500件長袖丹寧襯衫的加工與銷售,串連臺北與深圳,嘗試沿著這條產業外移、回流的路徑做為藝術生產的想像,並透過此計畫,關注這條生產線上的歷史、文化、經濟、生產與消費關係;而胡曉媛的「蟲寫」,以宣紙、墨、水等簡單的素材,藉由蟲的挪移,空白的宣紙又將「書寫」成何種樣貌?值得拭目以待。
台北畫刊559期—劇烈加速度 2014台北雙年展 看見全球巨變
▲〈生產線—中國製造&臺灣製造〉黃博志,2014(圖/臺北巿立美術館提供)

想進一步了解2014台北雙年展,即日起至11月8日,不定期於週六下午舉辦一系列跨領域專題講座,以生命想像、網路機器人、農業與環境及科技語言等四大議題,勾勒出臺灣近十多年來對於環境、生物、物件與科技的想像及相關脈絡,期望能拓展在地視野,關注科技、環境與臺灣日常生活結構之間的關聯性,並打開新的藝術議題,藉此讓臺灣在地知識與國際思潮相接軌,並為當代藝術議題注入新的養分。

2014台北雙年展
時間: 103/9/13∼104/1/4
地址:中山北路3段181號(臺北巿立美術館)
電話: 2595-7656
網址: www.tfam.museum


文/潘逸凡 
圖/臺北巿立美術館提供

相關照片

近期的熱門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