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臺北畫刊103年09月第560期—臺北建城130週年 西城門重現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18-03-26

2701

臺北建城130週年 西城門重現
台北畫刊560期—臺北建城130週年 西城門重現
從西元1884年臺北城興建完成起算,今年是臺北建城130年,回想130年前,當時的政府打造了臺灣史上唯一的長方形石城。直到二十世紀初期,為了市區的建設,五座城門之一的西門因而拆除,現臺北市政府為了慶祝建城130週年,以兩層樓高的巨型裝置藝術「西門印象」重現舊時的西門,帶領觀眾穿越百年時空,一覽臺北西門風情。

過去臺北城是由現今愛國西路、中華路、忠孝西路及中山南路為主的城廓,城牆總長大約五公里,繞城步行一圈大概要一個半小時,舊西門位置大約在現今西門町中華路上、衡陽路與寶慶路交岔口一帶,是通往艋舺的重要幹道。

當年為了維持城內、城外生意暢通,西門又取名「寶成門」,用意就是希望達到「寶物成就」的意思。「西門印象」取其意象,保留原始城門形體,以幾何分割、錯置重組當年城門的設計,利用高高低低的框架及不同的材質、顏色,再現寶成門當年的華麗風采,象徵臺北市西區興旺不敗的精神。

「西門印象」主色採磚紅、灰色系,與當時城牆顏色相近,對臺北市考古有濃厚興趣的歷史系學生施同學說,之前在課堂上聽老師說過臺北城的故事,也聽過日本人為了進行市區建設,陸續拆除清代建築,但是在拆除西門後,反對聲浪高漲,其他的四個城門因而得以保存。這次特地來看看記憶中的西城門,也學習到新舊藝術之間,如何碰撞出新的火花。 

台北畫刊560期—臺北建城130週年 西城門重現
▲「西門印象」採磚紅與灰色系,與古城牆顏色相近。

設計融入舊城特色 西區新地標
「西門印象」曾一度打算建於原址,但為了維持交通順暢,最後選定在鄰近的捷運西門站四號出口與大家見面,同時納入城門人來人往的動線特性,供民眾可自由穿越,欣賞不同角度的西門樣貌。新的西城門內還設置了座椅,提供行人遮陽或小憩的空間,尋找與歷史對話的悠閒時刻。

來自香港的遊客Dennis說,每次來臺北多住在西門町,這次來發現了這個饒富古意的新地標,還可以在裡面穿梭,覺得臺北整體城市的設計感又提升了一些。「西門印象」依照舊有城門比例,以50%等比縮小為高七公尺、長、寬分別為七公尺與四點九公尺的裝置藝術,整件作品還會隨光影變化而有不同景致,夜間華燈初上時,「西門印象」也會亮起白燈,假日則以彩色燈光吸引行人一探究竟。

華人建物常會參考風水勘輿,臺北城垣中軸線指向七星山,東旋十三度,雖然「西門印象」本體是坐北朝南,但是若仔細看,會發現地上的灰色系花岡磚,也東旋了十三度,重現了1884年的臺北城軸向,而且窯燒花岡磚的質地,還兼有防滑作用,即使雨天也不怕溼滑。

西門曾是臺北五座城門中最華麗的城門,但也是唯一遭到拆除命運的城門,在130週年的活動中重現了消失的西門地景,彌補了歷史遺憾,也象徵接合了傳統與現代的斷層。

古代進城的角度約莫是站在捷運西門站的六號出口,遠望四號出口,有空別忘了站在路口遙望,遙想往昔,你也可以當穿越劇的主角。
台北畫刊560期—臺北建城130週年 西城門重現
▲若遇特殊節日,西門打上彩色燈光,成為西門町最亮眼的裝置藝術。


文字整理/曾妮可
攝影/許斌

相關照片

近期的熱門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