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台北畫刊107年4月第603期—米其林美食評鑑大揭祕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18-04-16

3070

始於法國的《米其林指南》,發行至今已有118年的歷史,足跡橫跨全球30個城市,儘管陸續有世界50最佳餐廳、義大利紅蝦評鑑、澳洲廚師帽等評選新秀的興起,但仍被視為全球最具權威的美食指南手冊,更被譽為「美食旅遊聖經」。台北畫刊107年4月第603期—米其林美食評鑑大揭祕
▲暌違多年,台北終於有專屬自己的美食聖經了。(攝影/台北畫刊)

 

無心插柳 單純只想賣輪胎

原本米其林(Michelin)給人的聯想應該是有著白胖輪胎人的輪胎公司,但對餐飲界來說,則是想到法國米其林餐廳指南。輪胎公司為何會和星級餐廳評鑑扯上關係?
 

這本美食聖經的由來,是1889年米其林輪胎公司創辦人兄弟安德烈.米其林(André Michelin)和愛德華.米其林(Édouard Michelin)為了推廣汽車旅遊,提升自家輪胎購買率,突發奇想替車主們「貼心」製作實用性的旅遊資訊手冊,內容包括住宿旅館、加油站或餐廳等資訊。台北畫刊107年4月第603期—米其林美食評鑑大揭祕
▲米其林輪胎公司創辦人艾德華(右)與安德烈.米其林(左)。(翻攝自米其林官網)

 

第一本指南在1900年出版後,有20年的時間都由米其林兄弟自費出版。但是某天,安德烈看到精心製作的手冊居然被維修廠員工用來墊高工作台,他才驚覺「人只會尊重自己付費得到的東西」,於是從1920年起,《米其林指南》便以法郎7元開始零售。
 

直到1926年,米其林規畫的路線與餐廳開始受到世人重視,也因而誕生了星級評鑑制度。爾後《米其林指南》隨著全球發展,開始拓展海外市場,從歐洲出發,前進北美和亞洲等地。台北就是繼日本、香港、澳門、上海、新加坡、曼谷、首爾後第7個發行米其林指南的亞洲城市,也是全球跨域第30個城市。
 

那麼,米其林密探進入一個城市,到底是如何選餐廳的?台北餐廳上萬家,各個菜系、餐廳各有擁護者,美食密探還得像偵探一樣挖掘餐廳候選名單,他們究竟是如何挑選評鑑餐廳?

 

台北入列 5大評鑑標準

米其林指南全球總監Michael Ellis說,「他們會從平面或電子媒體、當地的餐廳指南、部落格,去搜尋哪些餐廳值得拜訪,甚至會走進一間肉鋪,詢問銷售最大宗的餐廳是哪一間,也會問當地的餐廳廚師,下班時都去哪吃飯,去哪一家麵包店,或是最喜歡附近的哪一間餐廳。」
 

美食密探評鑑一家餐廳的標準有5項:1、食材品質要夠好;2、主廚對食材運用的熟悉度、烹飪技巧的展現,以及對食物熟度的拿捏也必須掌握得宜;3、料理口味的協調性,調味中有無放入廚師個人性格或特性,讓客人品嘗時能感受到;4、物有所值,符合成本效益比。5、最重要的就是一致性,不只從第一道到最後一道菜,都必須要有同樣水準,密探也會在一年內回訪3次,確認水準是否有落差。
 

因此,要獲得3星評鑑相當不易,除了講究廚師選材用料的水準、烹調技巧,能將菜式做成經典,甚至提升到藝術層次,也注重團隊合作,餐飲水準必須達到一個值得全球饕客造訪的絕倫水準。台北畫刊107年4月第603期—米其林美食評鑑大揭祕
▲頒獎典禮上,主廚們興奮拍照。(攝影/台北畫刊)

 

密探難當 職業傷害是變胖

這次台北米其林餐廳的評選過程中,有民眾認為外國密探無法體會亞洲人的口味喜好,並質疑台北米其林的密探有台灣人嗎?Michael Ellis說,台北評選是第一屆,在米其林的評選規範中,評審以國際美食密探為主,這次的密探來自亞洲其他國家、歐洲和美國,第2屆之後,才會選拔台灣人,培訓成未來的美食密探。
 

不過,擔任一名米其林美食密探可沒這麼簡單,Michael Ellis說,聘請全球密探的標準是具有豐富且資深的餐飲背景,非常強的味覺辨別能力,再藉由訓練,讓美食密探們對餐廳的評選標準達到一致。米其林退役密探Heather SotoRebecca Burr就曾透露,兩人都有從烹飪學校畢業的專業背景,也都曾在廚房當了幾年主廚,有餐飲實務經驗。
 

想要搶進擔任米其林密探團隊一員,到底要如何應徵?Heather Soto表示,她在美國米其林密探團隊成立初期,不斷寫信毛遂自薦,最後成功正式取得工作。而Rebecca Burr則是在雜誌上看到徵募廣告,歷經長達6個月的訓練,才正式成為密探。所以,如果你也想加入米其林密探的行列,就主動投履歷應徵吧!
 

有趣的是,米其林密探雖被譽為「全世界最幸福的工作」,但也有不為人知的辛酸。一位米其林美食密探一年必須品嘗平均275道菜餚,平均每年旅行約3萬公里,每個月有3週在旅外出差,工作負荷量非常龐大。「密探的工作就是不停地到處旅行。」Rebecca Burr說,這樣才能趕上世界各地餐廳開幕與擴張據點的速度,最令她苦惱的,就是體重降不下來。
 

米其林密探真的就像電影007間諜一樣,為了確保評鑑的中立性,在用餐期間,刻意隱匿自己的身分嗎?Rebecca Burr除了常變換髮型或服裝風格之外,也必須借用家人、朋友的名字訂位。不過在用餐完後,若是對主廚或是料理有疑慮,也可以表明身分進行交流。這次的台北米其林美食評鑑過程中,就曾有多家餐廳表示收過米其林工作人員的名片。台北畫刊107年4月第603期—米其林美食評鑑大揭祕
▲米其林密探的工作,其實沒有向007一樣神秘,必要時還是能公開身分。(攝影/台北畫刊)


 

3大亞洲米其林不思議事件

米其林指南創刊發布至今,已超過百年歷史,自2007年發布東京米其林指南作為前進亞洲敲門磚後,陸續在香港、澳門、上海、新加坡、首爾、曼谷插旗,過程中又發生哪些趣聞呢?
 

一、2017東京米其林電話烏龍事件

東京米其林主辦單位依照慣例,會在頒獎當天中午以前,致電給獲得三星的店家,沒想到2017年東京米其林就耍了個大烏龍。因為曾有掉星的主廚反映,這樣到現場好尷尬,可以先預告嗎?於是,他們擅自改規則:「只打給掉星的人」,等到頒獎當天,眼看著時間流逝,三星主廚們遲遲都未到場。直到典禮前1小時,主辦單位才急忙致電請大家賞臉出席,挽救了沒人上台的窘境。
 

二、牛肉麵8家太誇張?大阪米其林必比登有12家章魚燒

台北必比登名單一出爐,竟然有8家牛肉麵入選,不少民眾直呼「誇張」,難道全台北只剩牛肉麵嗎?且看看2018大阪米其林的必比登名單,一字排開有12家章魚燒,而且每一家章魚燒都說得出獨門心法。
 

三、大中華區米其林的粵菜不滅論

港澳地區米其林粵菜當道沒有問題,不過連上海米其林名單,粵菜也贏了濃油赤醬的本幫菜,占了摘星名單的4成以上。就連台北三星米其林,也是由粵菜為主的頤宮成功摘下,必比登名單中,上榜的「彭家園」、「醉楓園」也都是老字號粵菜,可見粵菜也許已成為米其林對於中菜的想像。台北畫刊107年4月第603期—米其林美食評鑑大揭祕
▲大中華區米其林評選名單,總能見到粵菜餐廳入榜。(攝影/台北畫刊)


 

文/編輯部 
攝影/攝影組、米其林官網

相關照片

近期的熱門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