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閱讀河川 發掘台北水城故事(台北畫刊108年6月)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19-06-11

8339

作家吳明益曾說,「河流不只會流出水,還會流出經濟、文化、藝術與記憶。」河流給予的,不只是生命,更多的是心靈的依託、慰藉與療癒。對身兼演員與作家的連俞涵來說,也是如此。老家住在三芝與淡水附近山上,從小便和河水結緣,喜歡閱讀的她更徜徉於書海之中,探索如舒國治、水瓶子、謝海盟、房慧真等作家眼中的河川,尤其在房慧真的《河流》裡,她看見河流作為探索人性的場域。

閱讀河川 發掘台北水城故事 ▲溪水潺潺,不知流往何處。

陽光正好,流水潺潺的午後,在政治大學旁的小坑溪,我們和連俞涵坐在溪邊。看著清涼的溪水,她想起小時候,常會到住在淡水河附近的外婆家玩,那時候捷運淡水線尚未通車,老街步道還是小小的柏油路,上頭沒有板凳,也沒有漂亮的石磚,附近只有市場和小吃攤,這樣平淡的河岸日常,是連俞涵對河流的第一個印象。

河邊的生活日常
不過也許是距離太近,反而不容易感受到河的重要。連俞涵說,以前不懂為什麼情侶喜歡一起在河岸邊看風景,直到有次失戀,和兒時好友相約出來散步,兩人靜靜地坐在河邊,專注地感受,彷彿整個世界只有自己,她才開始明白為什麼大家喜歡到這。她們凝視著河水的流動,等著夕陽下山的奇幻時刻,等待月亮、星星、河面上的點點漁火慢慢出現,看著這如電影般的魔幻場景,就像坐在河景電影院,難過的情緒也隨著河水緩緩地流走。

閱讀河川 發掘台北水城故事▲拿起一本書,在河邊,透過閱讀觀看台北的河川。

她喜愛的電影《大河戀》裡,有一段話這麼說,「當我獨自身處山谷的陰影下,周遭的事物彷彿都消失了,只剩下我的靈魂和回憶,但心中那份感動依舊源遠流長。」她說,小時候看這部電影時,覺得有些平淡,但在經歷了許多現實壓力、挫折後,回過頭再看這部影片,反而覺得過去以為無聊、平靜的日常,才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時刻。

台北裡流動的故事
後來連俞涵從熟悉的新北市移居到了台北市,原本以為自己逐漸遠離河川,搬進了都市的水泥叢林,直到有次在前往溫州街的咖啡廳路上,看見了一條小小溪流,一旁的立牌上寫著瑠公圳和霧裡薛圳的故事,才知道台北市區也有許多小溪流,甚至連熱鬧的東區、時尚的信義區也曾是水渠密布,「當時彷彿看見電影《露西》中,用手指一滑,就變成另一個樣子般的奇妙。」原來自己不是遠離河川,而是從河流的一頭,漂流到河水更密集的地方。

閱讀河川 發掘台北水城故事▲小坑溪雖然不長,但豐富的生態,值得細細發掘。

直到現在,她偶爾會和大學同學相約到公館福和橋下臨新店溪的河濱公園散步、聊天。即便一旁車水馬龍,十分喧嘩,但沿著蜿蜒的道路走進寶藏巖後,周遭便逐漸安靜了下來,只剩當地居民的日常對話與蟲鳴聲,彷彿一瞬間來到了近郊小鎮。這個依著河水搭建的小聚落,褪去了繁華的都市感,有著台北最純樸的面貌。

聊到自己的創作,連俞涵覺得它就跟河川一樣,無法停止行進,也沒辦法預測。就像閱讀這些作家的作品一樣,有時候見河思情,萌發靈感;有時候將河流作為場景,來發展故事。從喜歡到開始分享,她希望用文字讓更多人了解閱讀的喜悅。這些養分、經歷就像河川支流匯集到一個程度,需要去記錄、整理一下,讓流水繼續往前,匯入下一條更大的河川、注入海洋,這就是文字的力量。

看完這些書,下次走在台北街頭,不妨慢下腳步觀察四周的地理面貌,也許你也會和連俞涵一樣,發現這些暗暗流過城市的溪流,以及它源源不絕的生命力。

閱讀河川 發掘台北水城故事▲看到清涼的河水,連俞涵也脫下鞋子,體會自然的美好。

跟著連俞涵一起閱讀

舒國治《水城臺北》

閱讀河川 發掘台北水城故事「四十年來台北最大的改變,我以為可得一句話:由水城變陸城。那時的台北,是水渠密布、水田處處的台北⋯⋯甚至推開家門就見一塊天天踏跨的橋板。」從公館的新生南、北路底下的堀川、大安區的溪田等,皆由河渠網織而成。

選書理由:看著作者於書裡刻畫如今現代感街區的演變過程,感覺又更加認識台北。

謝海盟《舒蘭河上》

閱讀河川 發掘台北水城故事謝海盟花了5年時間,記錄不同年代、時刻的台北水路。依著他對地理的知識,堆疊和對比過去的地圖,來找出過去的河流,發現有自然的排水路,也有人工水圳、無名小河。

選書理由:作家用「河神」來尊稱這些河流,像是講古般講述河邊的故事,如作者自身成長歷程、環境變遷、建築拆除,讓人感同身受。

水瓶子《台北慢步》

閱讀河川 發掘台北水城故事書裡〈水道之路〉記錄了台北三大水圳的歷史與周邊。這些水圳的周邊,過去便是農民開墾的首選,隨著時代變遷,蓋起了一棟棟大樓。雖然現在已看不到,但走進巷內,所看到如溝渠般的河道,可能就是水圳的遺址。

選書理由:雖然沒有實際造訪過,但跟著書裡的刻畫,彷彿與作者實際走了一遭。

房慧真《河流》

閱讀河川 發掘台北水城故事房慧真以《河流》記錄了她對底層人士的觀察。她說,「有些地方,明明以為是邊界,是盡頭了。然而防風林的外邊還有防風林⋯⋯島嶼的外邊,還有浮島,城市的外邊,還有人居。」那些特殊族群、黑道兄弟等,悄悄聚集在都市以外的水岸邊,跟著河水流浪、居無定所。

選書理由:透過作家的文字,把聲音、氣味都帶出來,畫面變得很立體。

文/吳亭諺
攝影/KRIS KANG

延伸閱讀

水的形狀 探訪河川的故事
造訪溪流 看見城市水脈歷史
漫遊水岸 找尋人與水的關係
 

相關照片

近期的熱門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