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飲食叫賣文化的小確幸(台北畫刊108年11月)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19-11-11

3997

說起飲食的叫賣,台灣最有名,而且被編成歌曲傳唱者,那就是〈燒肉粽〉了,也是寶島低音歌王郭金發的成名曲,我有一回和他促膝而談,興致一來,他站起來高歌〈燒肉粽〉,只見他一臉愉悅,一首悲情的歌曲在他唱來,彷彿前程仍然似錦,不必擔心。

〈燒肉粽〉的背景是戰後經濟蕭條,台灣的物資又被徵用到中國去打國共內戰,造成物價飛騰,通貨膨脹,失業率也居高不下,1949年在台北市立女子初級中學(現金華國中)教音樂的張邱東松,在夜裡聽見陣陣「燒⋯⋯肉粽」的叫賣聲,心生憐憫,就譜了這首詞曲來描寫這些小老百姓的生活辛苦。

夜裡叫賣早期在台灣是由人聲不插電來呼喊,到了我負笈台北求學時,由於住在校外宿舍,常在深夜裡聽聞巷子裡傳來「鴨⋯⋯翅雞腿!鴨⋯⋯翅雞腿!」,聽來好像「啊⋯⋯死雞腿」,在那淒涼的夜裡頗令人直打哆嗦,後來知道那是賣滷味什麼的,從此就像魔音穿腦般地喚醒餓鬼,每回都恨不得擱下書本,衝下樓去大快朶頤。

小時候搭火車要從台北回屏東林邊老家,因為蒸汽火車開得慢,車程長達十餘小時,沿途叫賣便當的驛站很多,母親大人則要我忍耐等到台南站才能買,因為府城的便當最好吃。這火車站叫賣的現象從日本時代就有了,回顧當時的「弁当」,那時候的包裝紙上就印有「呼賣」(呼ぶ売り)字眼。

到達台南,果然「台南便當壽司」聲起,但我也可能餓昏了,聽成「刣郎免刀隨死!」,又打了個哆嗦。便當是台語將日語弁当(bendou)翻譯過來的,我聽聞一則笑話,早期有位來台的外省人,人生地不熟,卻得搭火車去屏東,台語當然聽不懂,上了車,經過許多驛站到處都有人呼賣便當,便當的台語發音近似屏東,外省人以為是屏東到了,急著問本省人:「屏東到了嗎?」那本省人說,安啦,是在賣便當啦,然後車行來到斗六,又有人喊便當、便當,外省人把那本省人搖醒,是不是屏東到了?本省人睡眼惺忪醒過來,看見是斗六站,就用台語說「斗六!」,斗六台語又音似「到啦!」要去屏東的外省人,就在斗六下車了⋯⋯
叫賣食物隨著時代進步,就有了不用呼喊約定俗成的響聲,好像聽到〈少女的祈禱〉音樂響起,就知道要倒垃圾了;早期賣冰淇淋的,就騎著一部腳踏車改裝成的三輪貨車,車上搭了一座遮陽的棚架,架上安裝了一種後有橡膠球可以按壓出氣,讓前頭小喇叭發出「叭噗、叭噗」聲的叫賣器,這樣叫賣乃從此不必裝男、女高音,也可以引人側耳傾聽了,後來在年輕人的對話中,居然出現:我聽你在「叭噗」咧,這兩字如今真可以列入字典,意思和我的時代裡的那句「臭彈」差不多。

 
這杯啤酒是在串燒屋裡和許多人喊拳得來的。

只是現在叫賣的文化好像都隨著時間慢慢式微了,倒是全面入侵的日式飲食業者紛紛引進一呼百諾的文化。

台北有家乾杯集團,開了很多家居酒屋之類的日式餐廳,每年做到幾十億的生意,我女兒從前曾在那裡打工,店裡吆喝聲此起彼落,比菜市場還熱鬧,乃學了一堆歡迎、再一杯之類的日語,酒過數巡後,還帶領全店客人玩遊戲,增添不少歡樂的氣氛。

我聽聞這是他們的企業文化,經營這些呼喊不但可以讓員工工作的節奏組織起來,也能打破消費者和服務人員之間的隔閡,讓人有如回到家中的熟悉感,這種經營模式很受年輕人歡迎,我也曾到過一家賣串燒的「一鷺」,一進門,不是「歡迎」的日語,仔細一聽是:「您回家啦」的意思,「齣頭」還真不少。

從街頭巷尾的喊燒肉粽到餐廳裡飲食歡樂文化的形塑,對消費者來說,也應算是一種小確幸了。


影像分享



文・圖-魚夫

相關照片

近期的熱門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