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台北畫刊106年2月第589期—4大特色市場變身記 老市集 新風貌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17-02-13

4044

今年春節假期有點短,是不是覺得意猶未盡呢?不如化整為零,利用週休假日,就近在台北市區找找好逛好買好吃的市集。本期介紹4處特色市集,包括傳統市場、批發商圈和小農市集,走一趟下來,不只能顧好五臟廟,延續歡樂心情,還能發現不一樣的台北角落風貌。假日來一趟市場散策,看看台北市場新貌。(盧大中攝)▲假日來一趟市場散策,看看台北市場新貌。(盧大中攝)

 

Choice 1》昔日新富町 注入文青魂

從艋舺龍山寺或捷運龍山寺站3號出口拐進三水街,在知名的「阿婆油飯」攤位處轉彎,新富市場即在眼前。新富市場建於1935年,是日據時代台北首座符合衛生標準的公有市場。從上空俯瞰,罕見的馬蹄形建築,涵蓋木造、磚造、鋼筋混凝土3種結構,中央設有天井、牆面開多扇窗,採光佳、通風好,為當時的前衛建築之一。仔細一看,正門上方還保有台北市第一代市徽,極富古意。因建築深具獨特性,連同昔日木造的管理員辦公室及宿舍空間,一併於2006年被公告為市定古蹟。新富市場昔日的木造管理員辦公室及宿舍空間,於2006年被公告為市定古蹟。(盧大中攝)▲新富市場昔日的木造管理員辦公室及宿舍空間,於2006年被公告為市定古蹟。(盧大中攝)

 

1970年代後,新富市場漸趨沒落,台北市政府於2013年重新修復後,隔年由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入駐經營。新團隊將市場大膽轉換為文化場域,成為創意工作空間和在地議題的交流基地,期待成為活化艋舺古城的新觸媒。因此,市場內部設有餐桌學堂、展演空間、萬華文史典藏室、共同工作室、咖啡館等,以「新富町文化市場」之姿重現江湖,去年底開始試營運,預定今年3月正式開幕,為台北再注入年輕的設計能量與活力。

 

台北市市場處資產科科長葉雅玲說,配合2016台北世界設計之都,市府去年結合民間團體發起「市場小學計畫」,改造了多家攤位,包括石福菜舖、多餃舍、馨都如您意花苑,為攤位裝設暖黃燈光,並調整貨架與收納籃,讓攤位注入美感,又不失人情味,並廣邀周邊小學到市場上生活教育課,拉近世代距離。葉雅玲說,攤商普遍反映,改造後不少年輕人慕名而來,來客增加了2、3成。「市場小學計畫」透過改造為攤位注入美感,讓市場煥然一新。(盧大中攝)▲「市場小學計畫」透過改造為攤位注入美感,讓市場煥然一新。(盧大中攝)

 

新富市場中的木造攤台,和屹立80年的製冰產業,是其最大資產特色。電影《囧男孩》還曾在此取景,和鄰近因電影《艋舺》而復興的剝皮寮歷史街區相輝映,並與艋舺龍山寺共同形成一個懷舊文化地帶,成為民眾安排萬華一日遊的最佳去處。
 

新富町文化市場
地點:三水街70號
營業時間:本館週二至週日10:00~18:00(市場攤商營業時間略有不同)

 

Choice 2》永樂町布市 拉皮換新衣

說起台北最知名的布市,不作他想,就是永樂市場。位於大稻埕中心地帶,前身為「公設永樂町食料品小賣市場」,於1985年重建開業,1樓販售生鮮蔬果日用品,2、3樓為布料商場,不時見服裝設計人士、學生以及拼布愛好者穿梭其間,找尋屬意的布料與素材。近年來隨著大稻埕的國際知名度漸開,也出現不少觀光客來逛布市大觀園,開開眼界。

 

台北市市場處副處長陳庭輝指出,永樂市場整修是市府「大西區市場改造計畫」的重點,具有30幾年歷史的建築,外牆難免斑駁,內部設施也日益老化。市場處於2014年先改善1樓室內環境,換上新衣後,空間變明亮,因通風良好,也無腥羶味,帶給菜籃族「五星級」的採買體驗。整修後的永樂市場,提供民眾「五星級」的採買環境。(盧大中攝)▲整修後的永樂市場,提供民眾「五星級」的採買環境。(盧大中攝)

 

去年5月接續施作外牆拉皮工程,陳庭輝說,為了配合大稻埕整體的歷史風貌,永樂市場外牆以仿古紅磚及米白色防水漆更新,並新設2座透明電梯,讓進出動線更便利,預定今年上半年完工。

 

2、3樓布料商場,因各攤商品琳琅滿目,假日買家、遊客摩肩擦踵,甚為擁擠,故也將陸續改造。2014年已先行將4樓規畫為中繼空間,預計今年底完成3樓整修工程,朝明亮整潔、提升消防安全措施方向進行,待取得店家共識後,未來4樓不排除引進縫紉教室、設計工作室等,希望將永樂市場打造成「台灣布」的產業基地,帶動周邊商機。
 

永樂市場
地址:迪化街1段21號
營業時間:1樓06:00~18:30
2、3樓09:30~18:30(2樓第2、4個週日休;3樓每週日休)

 

Choice 3》華陰街商圈 挖寶好去處

華陰街商圈與台北車站後車站商圈,一直是台北市的「創業箱」,許多「頭家」靠著「一卡皮箱」在此創業成功。同時拜交通便利之賜,逐漸發展成批發大本營,皮件、旅行箱、美妝、服飾等,從成品到零件素材應有盡有,素有「平面百貨公司」之稱。

 

這裡也是繼西門町之後,台北市第2個徒步區商店街,每逢週六、日與假日封街,街頭藝人進駐、咖啡座擺設路中,逛起街來更加愜意。華陰街除了很好逛,也有許多知名小吃,包括福元胡椒餅、蔡記岡山羊肉、福珍排骨酥、脆皮鮮奶甜甜圈等,都是排隊美食。假日常揪朋友來此逛街的楊小姐說,「走一趟華陰街,全身行頭都搞定,CP值很高,逛累了還有美食可吃,超過癮的!」但要提醒的是,多數店家晚上8時打烊,想挖寶可不能太晚來,以免撲空。

 

華陰街徒步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盧世芳說,店家都有共識,要讓老商圈回春,去年聯合推出吉祥物「熊歡喜」,讓逛街的大小朋友拍照,賣萌拉抬人氣。盧世芳期盼,機場捷運開通後,能為商圈帶來更多的觀光人潮,也讓更多遊客看到不一樣的台北後站新風貌。
 

華陰街商圈
地點:華陰街行人徒步區(承德路至重慶北路段,每週六、日及假日14:00~21:00車輛禁入)
營業時間:10:00~20:00(各店家略有不同)

 

Choice 4》彎腰農夫市集 謙卑消費

每個月的第3個週日,國立台灣博物館南門園區都會聚集20多個攤位,帶著友善環境的作物及產品,誠懇地招呼著消費者。彎腰農夫市集經營單位台灣農村陣線表示,透過直接向生產者購買,縮短了產銷距離,「從心」認識農業、土地、食物與人的關係。透過挑選來自產地的新鮮農產品,重新建立人與食物之間的關係。(盧大中攝)▲透過挑選來自產地的新鮮農產品,重新建立人與食物之間的關係。(盧大中攝)

 

彎腰農夫市集起源於2009年在台大校園舉辦的「彎腰生活節」,呼籲人們學習對環境謙卑,為了延續對台灣土地的關懷,2011年9月起開辦常態性市集,期許能搭建一座綠色消費平台,連結起生產者與消費者的友善關係。

 

市集除了販售生鮮蔬果、農產加工品,還舉辦與農業相關的論壇和手作坊,逛市集之餘,不妨停下腳步和攤主聊聊,不但能了解生產細節,也能藉此認識新朋友。

 

手上提著戰利品的廖阿嬤開心地說:「孫子很推薦市集裡賣的產品,所以特別來看看。」每月必來採買的魏小姐表示,「這裡可以遇到很多有想法的農民和夥伴,從聊天過程中,可以感受到他們對土地的重視,自己也深受感動。」

 

逛傳統市集最大的樂趣,除了可以親自挑選新鮮商品,感受實物的觸感,還能與店家聊上幾句,這是快速到貨的網路購物所無法傳遞的溫暖。不妨走進市集,體驗台北城的慢活,你將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彎腰農夫市集
地址:南昌路1段1號(國立台灣博物館南門園區)
時間:每月第3個週日10:00~17:00

 

文/陳婉箐 
攝影/盧大中

相關照片

近期的熱門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