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北旅游网

台北画刊106年6月第593期—如梦似幻的都铎式建筑 好美的童话奶油屋 台北故事馆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17-06-19

6497


现今的台北故事馆系日治时期茶商陈朝骏的别墅, 俗称「圆山别庄」,台语念成 Î -soa Piat-chong,是极为少见的英国都铎式建筑古蹟。茶商变身银行家
 
都铎式建筑指的是16世纪前半叶盛行的英国建筑风格,在1485~1558年之间最为常见,约於亨利7世、亨利8世以及爱德华6世在位期间,那是介於「哥德垂直式」(Gothic Perpendicular)「帕拉迪奥式建筑」(Palladianarchitecture)的转型期风格。
 
茶商陈朝骏的父亲陈玉露由福建「落番」下南洋,於1886年在印尼爪哇建立了「义裕茶行」,行销福建包种茶,後来又到台湾设立「永裕茶行」,再逐步交由儿子陈朝骏掌管,他也经营得有声有色,1900年前往巴黎参加国际博览会推广茶叶;1914年重组台北茶商会,担任第一届会长;1916年又与李景盛、李延禧父子发起成立「新高银行」,总行设立於大稻埕,银行一度业务蒸蒸日上,全台设有19所支店,并进军厦门鼓浪屿,迅速扩大为拥有500万资本额的银行,不简单的是,这家是由台湾人所主导的第一家银行,可惜後来因膨胀太过快速,於1923年被日本殖民政府强制整并於「台湾商工银行」名下,即为战後「第一银行」的前身之一。
 
圆山别庄 优雅绮丽
圆山别庄系陈朝骏选定圆山东侧缓坡基隆河南岸、北眺剑潭的处所,委请当时总督府官房营缮课的建筑巨擘近藤十郎设计,1913年开始规画,1914年落成,同时也规画出英式花园与凉亭,且紧邻优雅的明治桥畔,更是相互辉映。顺带一提,从老照片研判,後来的美术馆方向应为原来的庭园之一,拆除成为马场,我的图中出现骑士便是从这里推断出来的。▲台北故事馆的前身为茶商陈朝骏家族的别墅。(摄影/鱼夫)
 
近藤设计出一栋将英国都铎风格与新古典主义兼容并蓄的洋楼,楼高2层,1楼为砖造,2楼为原木结构,别有塔楼的设计,其上有美丽的彩色玻璃,又有高耸而对称双面斜顶,斜屋顶以菱形铜板瓦片层层搭扣,塔楼采平铺工法以铜板包覆,施以铜板建材则会随着岁月变化,从亮橙色渐转古铜色泽,然後再变化为深褐色,再到黑色,最後氧化成绿青的色泽。我这张图的绘制,屋顶色泽便是根据这个观察而来,对於其精致完美的收边技术,业界亦有极高的评价。
 
2楼外观上使用黄色墙面与深色树枝状半木结构强烈对比的色彩;正面玄关由4支爱奥尼克柱头的柱子组成,进门後,诸如洗石地板、彩色昭和砖以及各式高耸窗户、铁制炉口壁炉等,都可以拟想当年主人的见识与品味,总体造型因色彩鲜艳,风格独特,在今天看来仍饶富趣味,因此而有「童话奶油屋」的称号。这栋别庄除了陈朝骏家族使用外,亦用来招待政商贵宾,其中胡汉民、孙中山等,也曾经造访,现在台北故事馆周遭仍保有许多老照片,可以遥想那个年代里大户巨贾的奢华生活。然而陈朝骏於1923年任台北州协议会期间,忽於7月11日辞世,其家族自此家道中落,日治末期辗转易手,一度沦为总督府监狱,把这栋如梦似幻的房子当牢房用?也未免太煞风景了吧!
 
都铎式建筑重要特徵如下:
•凸出的山墙(Prominent gable)。
• 装饰性的半木结构(Decorativehalf-timbering)。称为半木,是因为使用的木头并不是整支圆木,而是被整平的木头。
•巨大的烟囱(Massive chimney)。
•高耸的双面斜顶(Steeply pitched roof)。
•旁出的山墙(Side-gabled)。
•高而窄的窗户(Tall, narrow windows)。
•一楼探出的墙面(Dominate surface on first story walls)。
 

文.图.摄影/鱼夫(弘光科技大学特聘教授)

相关照片

近期的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