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臺北畫刊104年1月第564期—臺北銀座風情畫 城區商街老店情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18-03-26

2673

在臺北城內有幾條歷久不衰的商街,衡陽路是其中之一,從古至今一直是個熱鬧街肆,它與延平北路、中山北路並稱為「臺北三大銀樓街」,也是西門町至火車站或新公園的往返要道。

衡陽路闢建於清光緒年間,為當時的城內道路,分為「西門街」和「石坊街」兩條街道,前者因該路直通西門而得名,後者因表彰艋舺貢生洪騰雲所立的「急公好義」石坊而得名,日據時期則將兩條街道合併成為「榮町」。值得一提的是,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在臺北推行現代化設施時,曾在當時重要的衙署及西門街(即今衡陽路)裝設電燈,也成為當時最早有電燈可用的地方。

一九一一年(明治四十四年),臺北發生大颱風釀成水災,城內木造平房等建築物倒毀大半,日本殖民政府趁此機會澈底實施市區改正,一九一四年(大正三年),原本的西門街與石坊街區域街道興建完成,由原本的傳統木造式店面,改為歐洲文藝復興式的建築。一九二二年(大正十一年)臺北市街名改為町名,衡陽路沿線區域改為「榮町」,取其繁榮之意,也因其繁華而被喻為臺北市的銀座。

從一九二五年時的榮町老照片中,可見當時榮町充滿歐式優雅的風情,人們悠閒地或漫步或騎腳踏車或搭三輪車,這在當時的臺灣社會中,算是非常獨特的城市空間景觀與規劃,如今很多老一輩的臺北人都還記得,曾經聽自己的長輩說起「去城內逛」,感覺是一件相當值得炫耀的事,而衡陽路正是當時城內的代表性街道之一,足見它曾在臺北歷史中有著相當榮耀的流金歲月。
台北畫刊564期—臺北銀座風情畫 城區商街老店情

的確,榮町在當時可說是「進步櫥窗」的代表。日本殖民政府為了展現與臺灣本土相較、更為「進步」的生活方式,在榮町大量開設和服、洋服、日本和西洋料理、金銀飾物、洋品雜貨、運動用具、自轉車、寫真館、書籍文具等等商店。一九三二年菊元百貨創立,為臺灣第一家百貨公司,也是除了總督府外,臺灣最高且有電梯的建築物,有「七重天」之稱,其地位就如同幾年前的新光三越或是現今的台北101大樓,許多臺北耆老至今依然念念不忘小時候到菊元搭電梯的興奮情景。

然而,就像許多老街一樣,衡陽街走過繁榮之後,已不復往日盛景,從其現貌觀看,許多現代大樓已逐漸取代以往的文藝復興式建築,街道上三輪車已不復見,取而代之的是彩繪公車或計程車。時移境遷,一些像「三葉莊」旅店的歷史建物,也從衡陽路上消失了,菊元百貨已改為國泰世華銀行,新高堂書店改為東方出版社,還好有一些老字號銀樓猶在,從「公園號」酸梅湯、合作金庫等歷史建築中,仍可找到些許昔日榮町的面貌。
台北畫刊564期—臺北銀座風情畫 城區商街老店情



文/許麗芩 
攝影/廖碩文

TAG

相關照片

近期的熱門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