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台北畫刊104年5月第568期—施洛德文學花園 閒置空間大變身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18-03-26

5504

色彩繽紛的木製椅子,隨興地擺在石子地上,你能想像北市中正區河堤里的「施洛德文學花園」其實是改造自廢棄空間嗎?里長鄒士根與中正社區大學合作,帶領二十多位居民,從準備、土地認養、發想規劃到動手整理改造,歷經約半年時間,將原本荒廢的閒置空間改造成彩繪園地,廣受鄰里、觀光客喜愛,每個月更舉辦二手市集、靜態藝文展,可說是紀州庵文學森林旁的新景點。

位於同安街八十七之一號的花園,原是國有財產署空地,長期由民間租作收費停車場,但在業主停止承租經營後,堆積起資源回收品,成為管理不易的髒亂點,鄒士根說,去年初向國有財產署申請,將該地交由里辦公處,順利爭取到補助款項,便著手進行「扭轉施洛德文學花園計畫」。

負責帶領課程的中正社區大學老師、景觀設計師陳彥良說,基地鄰近地區人文薈萃,文學氣息濃郁,希望能串連同安街底的紀州庵,讓空間充滿生機,故取名為「施洛德(失落的)文學花園」。
台北畫刊568期—施洛德文學花園  閒置空間大變身
▲施洛德文學花園是當地居民共同改造的成果。
 

課程上,陳彥良首先邀請居民思考「未來這塊土地是誰在使用、如何使用」,讓居民了解社區開放空間的多元可能性,再從閱讀許多空間創意案例、到現場實地踏勘、畫出空間改造構想藍圖,與製作設計模型,引導民眾發想各種模式,最終大家共同定案,將此處規劃為彩繪藝文空間。回收物發揮新用途。

他指出,施作期間面臨了一個挑戰,因為基地大、經費少、加上許多社區居民都沒有施工技術與經驗, 在施作過程中,不斷討論調整材料、工法與如何落實發想,也讓居民成為真正的在地設計師與工程師。歷經近兩個月、十堂課程後,施洛德文學花園誕生了。

鄒士根分享說,改造第一步就是將高低不平的路面,以不織布與碎石子整平,再將草稿圖畫上牆面,並利用油漆彩繪。而花園內的用具,則都是廢棄回收物改造而成,例如課桌椅、花盆、鏟子、磚頭,都在花園內發揮用途,最左方空地則規劃為花圃,將來還會轉種農作物,打造花園內的「同安可食園圃」。
台北畫刊568期—施洛德文學花園  閒置空間大變身
▲課桌椅搭配牆面彩繪增添童趣氛圍,嘗試經營成戶外的兒童繪本與說故事空間。

他也說,將來花園規劃多場靜態藝文展覽、蚊子電影院、定期舉辦二手市集,花園牆面彩繪圖案也將定期修改,這次與里民利用空閒時間, 改造廢棄空間,成果相當不錯,也彰顯里內特色,下次到師大或是紀州庵時,別忘了到「施洛德文學花園」造訪。
台北畫刊568期—施洛德文學花園  閒置空間大變身
▲牆面彩繪圖案訴說著創作者對社區的想像與期待。

 

文‧ 攝影╱ Peggy Yu

相關照片

近期的熱門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