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北旅游网

台北画刊104年5月第568期—施洛德文学花园 闲置空间大变身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18-03-26

5513

色彩缤纷的木制椅子,随兴地摆在石子地上,你能想像北市中正区河堤里的「施洛德文学花园」其实是改造自废弃空间吗?里长邹士根与中正社区大学合作,带领二十多位居民,从准备、土地认养、发想规划到动手整理改造,历经约半年时间,将原本荒废的闲置空间改造成彩绘园地,广受邻里、观光客喜爱,每个月更举办二手市集、静态艺文展,可说是纪州庵文学森林旁的新景点。

位於同安街八十七之一号的花园,原是国有财产署空地,长期由民间租作收费停车场,但在业主停止承租经营後,堆积起资源回收品,成为管理不易的脏乱点,邹士根说,去年初向国有财产署申请,将该地交由里办公处,顺利争取到补助款项,便着手进行「扭转施洛德文学花园计画」。

负责带领课程的中正社区大学老师、景观设计师陈彦良说,基地邻近地区人文荟萃,文学气息浓郁,希望能串连同安街底的纪州庵,让空间充满生机,故取名为「施洛德(失落的)文学花园」。
台北画刊568期—施洛德文学花园  闲置空间大变身
▲施洛德文学花园是当地居民共同改造的成果。
 

课程上,陈彦良首先邀请居民思考「未来这块土地是谁在使用、如何使用」,让居民了解社区开放空间的多元可能性,再从阅读许多空间创意案例、到现场实地踏勘、画出空间改造构想蓝图,与制作设计模型,引导民众发想各种模式,最终大家共同定案,将此处规划为彩绘艺文空间。回收物发挥新用途。

他指出,施作期间面临了一个挑战,因为基地大、经费少、加上许多社区居民都没有施工技术与经验, 在施作过程中,不断讨论调整材料、工法与如何落实发想,也让居民成为真正的在地设计师与工程师。历经近两个月、十堂课程後,施洛德文学花园诞生了。

邹士根分享说,改造第一步就是将高低不平的路面,以不织布与碎石子整平,再将草稿图画上墙面,并利用油漆彩绘。而花园内的用具,则都是废弃回收物改造而成,例如课桌椅、花盆、铲子、砖头,都在花园内发挥用途,最左方空地则规划为花圃,将来还会转种农作物,打造花园内的「同安可食园圃」。
台北画刊568期—施洛德文学花园  闲置空间大变身
▲课桌椅搭配墙面彩绘增添童趣氛围,尝试经营成户外的儿童绘本与说故事空间。

他也说,将来花园规划多场静态艺文展览、蚊子电影院、定期举办二手市集,花园墙面彩绘图案也将定期修改,这次与里民利用空闲时间, 改造废弃空间,成果相当不错,也彰显里内特色,下次到师大或是纪州庵时,别忘了到「施洛德文学花园」造访。
台北画刊568期—施洛德文学花园  闲置空间大变身
▲墙面彩绘图案诉说着创作者对社区的想像与期待。

 

文‧ 摄影╱ Peggy Yu

相关照片

近期的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