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被遺忘的茶行與酒家(台北畫刊107年9月)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18-09-13

8069


位於台北市延平北路二段83號的「帝國花園廣場大廈」是1980年代的建築,曾為勞動部所承租,最初在日治時期是著名的「錦茂茶行」,原建築為「番仔樓」,山牆高聳,量體有3層樓高,鶴立雞群,當時在大稻埕僅次於附近現址延平北路一段145號4層樓高的「張東隆商行」。
 

 

日治時期的許多茶行競逐「三絡厝」的規模,此即四柱三開間,由3棟約30坪的房子連結在一起,中間不隔開,大多數至少高12尺、寬18尺,每一棟的氣勢都很驚人,但錦茂茶行看起來規模更大。

 

錦茂茶行 傳奇糖王最終站

錦茂茶行連結的是日治時期的傳奇人物郭春秧。1860年他出生於福建同安縣,父郭河北早逝,由祖母許氏撫養長大,18歲決心落番到爪哇投靠叔父郭河東,從此嶄露頭角;1894年,郭春秧跟郭河東的兒子郭洪淼等人,一同成立郭河東股份有限公司,行號名為「錦茂行」,經營項目主要是茶、米和爪哇糖的出口。其實1888年時早就決心將事業版圖擴大到臺灣,只是後來遭遇日本殖民政府施行專賣,只好轉向朝茶業尋找商機,但臺灣高級烏龍茶買賣早為歐美洋行所壟斷,郭乃進一步聯合南洋僑商及福建廈門等勢力,鼓勵臺灣北部茶商栽植包種茶,並且賣到爪哇,居然大受歡迎,乃在大稻埕設立茶廠,成立臺北茶商公會,出任會長;1900年,臺北茶商公會由良德茶行的吳文秀擔任會長,任內正值巴黎萬國博覽會召開之際,郭春秧力促吳會長和日本茶商共同成立「喫茶店」,並找陳朝駿等齊赴法國,以臺灣烏龍茶參展,沒想到一炮而紅,獲得大會最高賞獎項。
 

在郭春秧的帶領下,臺灣茶葉頻頻獲得國際大獎,成為清帝國敗亡前的三大外銷產品之首,也創造了大稻埕的龐大財富,連辜振甫的「大裕茶行」(位於今涼州街)也密切和他合作,爭取最大的商業利益。
 

郭春秧更熱衷於辦銀行,除了協助茶商陳朝駿、李延禧等籌組新高銀行,提供茶商資金周轉外,另一方面,更於爪哇三寶壟募集華僑資金,圖辦軒轅銀行,後因另一位南洋糖王黄仲涵食言籌資未成,而日本的臺灣銀行更認定郭春秧很難掌控,不願貸款讓他補足資金缺口,間接促成1919年板橋林家林熊徵創立華南銀行,而由郭春秧出任顧問。
 

郭春秧後來更在香港、廈門、故鄉同安、南洋等地逐步拓展事業王國。現在的香港北角春秧街被譽為「小福建」、「小上海」,是因為當年郭春秧進入香港中環購入大筆土地,準備興建糖廠、發展航運,不料後來中國為保護其本土經濟而限制糖製品輸入,郭乃退而求其次,變身為房產開發商,興建住宅,仍大發利市。
 

只是沒有永遠的勝利者,1930年代世界經濟大蕭條,爪哇糖業崩盤,除了包種茶仍然獲利外,郭春秧的事業岌岌可危,竟宣布破產,1935年2月他返臺巡視公司業務,罹患感冒,從此一病不起,在錦茂茶行辭世。
 

1953年,是醫師也是詩人的李騰嶽在由《臺灣文物》主辦的「大稻埕耆宿座談會」中,提到他的一首詩〈臺北竹枝詞〉寫道:「大廈渠渠名遠揚,行人又指錦祥行,素馨花謝黃枝萎,無復龍團撲鼻香。」其中錦祥行也是錦茂行或稱郭河東公司,後來又被拆除改建,所以知道錦茂茶行和郭春秧故事者鮮矣。

 

春風得意樓 民主先驅宴席地

然而同址卻也曾是民主先驅蔣渭水先生所有的「春風得意樓」,簡稱春風樓,由餐飲界大亨林聚光在1914年於今民樂街開設,是日治時期臺北大稻埕的四大旗亭之一,除了高級臺菜料理外,還有藝妲表演,1916年遷至大稻埕太平町。
▲延平北路帝國花園廣場大廈這片土地,原是錦茂茶行和春風得意樓所在。(攝影/高讚賢)
 

1920年,蔣渭水入股後,曾擴大裝修,也重金禮聘福州、廈門的總鋪師來號召賓客,但1922年由蔣渭水接手後不久,春風得意樓即告倒閉。
 

那麼賣茶的錦茂茶行和賣料理的春風得意樓在1916到1922年間是否在同一建物內?從殘存的老照片來看,附近除了錦茂茶行這座3層大樓外,再也沒有其他更高的建物,只不過那時候做茶生意者裡有許多鉅富、茶商酬酢往來,在茶街上酒家林立也就不足為奇了。

文‧繪圖‧攝影/魚夫

相關照片

近期的熱門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