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美食地圖即將改變的城中市場(台北畫刊111年10月)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22-10-05

1.6萬

台北的城中市場號稱有150年以上歷史,平常人聲鼎沸,每逢年節也萬頭攢動,不過所謂150年歷史,卻沒有正式的官方紀錄,大概是和1882年清廷規畫台北建城伊始結合在一起,謂當時台北府衙前的府前街為基礎,北接大稻埕的北門街,西接艋舺的西門街,因位於這三大市街的交會處,所以逐漸形成買賣交易的匯集處。
臺北城中市場(圖/魚夫)
雖然此說也不無道理,但如果以1882年建城至今,則尚未滿150年,還差10年之久;其次,依台北市市場處官網的說法,則將俗稱的城中市場歸類為「城中攤販集中場」,那是「因三、四十年前衡陽路、博愛路一帶以布商為主,該地區遂自然形成販賣服飾、百貨,且臨西門町周邊,為因應實際需要,於74年警察局移交攤販業務後,經本府75年2月3日改進攤販管理專案小組第九次會議通過列管,就地規畫為臨時攤販集中場,同年本府75年12月15日第558次首長會報通過成立」。 

再依《台北畫刊》第427期介紹:「城中市場曾是城內唯一的傳統市場,日據時原為日人宿舍區,二次大戰遭美軍炸毀。光復後,台灣人移進城內,聚落漸多,為滿足民生需求,沅陵街中心的巷弄內(現屬武昌街二十二巷)便形成了市集。民國六、七○年代,城中市場逐漸從菜市場轉型為女裝服飾街。市場內的成衣攤也蔓延到沅陵街,成就今日街區商業樣貌。」因此所謂150年以上歷史的城中市場,不知所本為何?

如今老台北人的印象裡,城中市場不只是市府規定的武昌街一段22巷南至沅陵街而已,也包括了武昌街和以北的商圈,只是這一帶有大片私人土地,如今要進行重建,打算將「明星咖啡館」以西一整排街屋拆除,緊鄰的許多小吃商家也面臨搬移的命運,所幸曾孕育許多台北文學作品的明星咖啡館並不在拆除之列。

作家白先勇曾經為文描述明星咖啡館,說這大概是台北最有歷史的咖啡館了。他大學時代和與文藝青年聚會的時代,那時候明星的老闆是一位白俄人,蛋糕做得特別考究,奶油又新鮮,一樓走廊還有位詩人周夢蝶大隱隱於市在那裡擺書攤。

大學時代我常去重慶南路買書,買完書就急著到明星咖啡館翻閱,因此偶爾也會遇見文學大咖,沾點文人氣息。若就美食來說,明星的俄羅斯軟糖和羅宋湯,至今仍是難忘的滋味。

美食地圖即將改變的城中市場。(圖/魚夫)美食地圖即將改變的城中市場。

說到城中市場的美食,其實並不在官方畫定的市場範圍中,而是集中在北邊漢口街的巷子裡,其中的無名魷魚羮,使用活魷魚和魚酥,以柴魚炕湯,用紅蔥頭增益氣味,再牽羮後,交融出獨特的口感來,頗受歡迎。現面臨拆遷重建,老闆來到南邊的武昌街一段巷子內繼續營業,生意仍然沖沖滾,不過本來擠在一塊的水果行、「黛剪髮造型」,都搬到沅陵街去了。

本來魷魚羮的對面是「大家美食愛玉檸檬冰品」,這店已有數十年的歷史,攤頭總是擺上數顆搓揉出果膠後的愛玉子,以示真品。愛玉之外,還可像吃八寶冰那般添加許多配料,盛夏之際,食來心涼脾肚開,消暑效果十足;在其旁則為「城中豆花伯」,亦是數十年老店,也跟八寶冰一樣,在豆花中可加入許多餡料。

對中南部進台北城的朋友來說,台北物價較高,不過離台北車站不遠的城中市場也有便宜大碗又好吃、公認CP值頗高的「阿順排骨飯」,大概是佛心來著,排骨分量大,還可搭四樣菜,食畢飽嘟嘟的捧著大肚腩,風乎舞雩,詠而歸。

老實講,如果不是篇幅的關係,這一帶的美食還真可大書特書,然而這一帶的美食地圖正在快速改變中,如不快去逛逛市場,以後會怎麼變化就不得而知了。

 


文.圖-魚夫

相關照片

近期的熱門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