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北旅游网

台北画刊107年3月第602期—在建筑、汉药方面皆是先驱 迪化街乾元药行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18-03-19

7602

在台北迪化街南段(旧称「南街」)汉药大批发行栉比鳞次,其中「乾元药行」(台北市迪化街171号)的建筑形式以现代主义的艺术装饰式样之姿,在附近众多仿巴洛克式的街屋中特别引人注目。

 

建筑外观受现代主义风潮影响

现在看得到的乾元药行外观是自1920年代开始流行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由於工业革命兴起以及一次大战後的重建需求,转变为舍华丽而追求简洁的装饰, 主张理性之美,大量使用直线、对称和几何图形来构成,鼓吹新工业技术与材料。这种潮流在1920年代末吹入台湾,「乾元药行」当时的主持人为陈茂通(1887~1936年),他把本为仿巴洛克式的药行造型,改建成迎合现代主义风气的新模样。

 

今之迪化街建筑群里,属现代主义建筑者最多,然而成大傅朝卿教授将现代主义再细分为四种,分别是:艺术装饰式样(Art Deco)、过渡式样、现代艺术式样及现代主义建筑,而乾元药行即归属於第一种,正立面山墙保留三角型式,但舍花草纹饰,设计成水平柱的檐板,步步高陞排列而上,中央有一牛眼窗,以人蔘围成窗框,点出药行特色,也增添美感;牛眼窗之下又有三对六角形仿窗,但没有真正开窗,其後为墙壁,所以只是装饰之用;竹节柱式源自汉文化建筑里节节升高的象徵,这里进一步形塑为更简洁俐落的线条表现;窗下有铸铁小栏杆,形成一座小花台,下方扁额框内凹,线条明快,总体来看是这一带很特殊的地标之一。
▲乾元药行建筑外观典雅。(摄影/鱼夫)

 

陈茂通的性格看来很开化,1933年他从日人小林惣次郎(时任台北市本町日进商 会负责人)手中买下三桥町二丁目的两笔土地(今中山北路21116号),便就地兴筑一栋西洋式住宅,以钢筋混凝土加强砖造为结构,并取名为「红叶园」,这座宅邸风貌深受美国莱特(Frank Lloyd Wright)在盖东京第二代帝国饭店本馆(1920年)的造型设计手法所影响,尤其是那些重复几何形门柱、基座砌石装饰都可隐约感受到刻意的仿制,可见陈茂通本人费尽心思追求时髦新潮,且透过他连结了两座建物的血脉关系。

 

陈茂通能力出众 承继药行经营

乾元药行创建於1896年,创始人为张清河,草创之初的南街(迪化街)药行寥寥可数,药材皆由南北货业者顺手带来,後来因为需求扩大,药草种类衍生繁 多,乃出现专门人才来辨识优劣,汉药材也因此逐渐从南北货里独立出来,自 行从香港、上海、日韩等地进口。

 

陈茂通在17岁便已成独立经营海产的物商,20岁出资入股乾元药行并学习,张清河在1917年辞世,陈茂通由於能力出众,便顺理成章承继经营。

 

热心公益又交游广阔的陈茂通曾担任许多荣誉职,诸如台北市协议会员,其中由於日治时期政府对东洋医道的汉医与针灸刻意贬低,192712月日本「内地」一群汉医药界人士乃以汉医学家南拜山博士为首,於东京京桥「对鹤馆」举行「医道会发起人会」,正式定名为「东洋医道会」来向政府争取权利。这消息传至台湾,汉医与汉药种商为之振奋,陈茂通随即在19282月以乾元药行为申请处,成立东洋医道会台湾支部,并出任支部长,展开了一连串演讲和请愿活动,其後许多重要会议也在药行的2楼举行。

 

现在的乾元药行已数度易主,然而不管是建筑风格或汉医药的提倡,这里有着许多先驱的故事,当然要说出来给大家都知道。



文•绘图•摄影/鱼夫

相关照片

近期的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