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北旅游网

台北画刊105年10月第585期—上帝的归上帝 凯萨的归凯萨 看幸町教会穿梭历史洪流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16-10-14

4988


邻近台北立法院的济南教会教堂(日治时期称幸町教会),是一座就地取材的英国哥德式风格尖塔建筑,采台湾淡水唭哩岸石材和刻意裸露的清水砖,运用大量的尖与拱的建筑语汇,以及窗框隅石、扶壁、四叶式等装饰构成;方位坐东朝西,大门入口采都铎式复式拱圈,形塑成功的立体视觉效果;彩色的玻璃窗显得非常雍容华贵,高耸的单塔式钟楼上的百叶窗尤为显目,系新教教堂特有的几何纹饰玻璃窗,总体看来,又有如英国维多利亚式新教的小教堂,其後有主日学教室也一概采欧式风格。

教堂内部采钢架挑高空间,钢架之上为大木结构,形成空旷的氛围,营造庄严宁静的传道会场效果。我曾经在作家柏杨的告别式中,於2楼俯瞰现场追思,气氛非常肃穆。
 

日治时期基督信徒的聚所

日治时期的幸町为日人居住和政府机构的所在地,教堂建造时间为1916年,系日本基督徒的聚会场所,由日治时期台湾总督府厅舍工程的工事主任井手薰设计规划。井手薰最初是协助松山森之助监造总督府新厦(今日之总统府),而幸町教会则是他在台湾的第一件设计作品。

 

教会的土地系由李春生所捐赠。李春生(1838~1924)原籍福建厦门,14岁受洗为基督徒,开启西方文明的视野,外语能力强,後至台湾大稻埕以经营茶叶和煤油致富,其才识与眼界都是时代的翘楚。

 

随着日本统治台湾,1896年河合龟辅牧师被日本基督教传道局派来台湾开始宣教,起初居无定所,先是栖身艋舺教会,又数次迁移场所,後来在李春生和马偕博士的协助下,於今之西门町汉中街一带借用民宅成为固定聚会的地方。其後日本基督教会大会派员前来视察,认为有提升位阶的必要,於是成立「台北日本基督教会」,简称「台北教会」,也就是後来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台北济南教会的前身。

 

见证历史更迭的建筑

明治30年(西元1897年),信徒规模扩大,乃倡议觅地兴建会堂,先由李春生长老奉献西门外街土地及信徒寄付等,1900年举行献堂感恩礼拜,并开始在各地广设传道所,可是这会堂仍不敷使用。到了1907年,河合龟辅牧师再召开信徒大会,决议再募款兴建更大的会堂。1909年末,信徒数共644人,同年受洗者70人,再经8年募款,终於筹到足够的资金兴建,并於1916年竣工,产权拥有者为日本教会。1937年5月原「台北教会」更名为「台北幸町教会」,成为日本基督教会在台传播福音的中心。

 

1945年日本战败後,最後一任幸町教会的牧师上与二郎坚信日本将在5年内重返统治,於是将产权移交台北市政府,以便将来向公家讨回比较容易,遂由国有财产局收归国有,改名「济南街教会」,这一番折腾,反而造成了後来在产权上有很大的争议。

 

济南教会一度出现2个独立教会共用一座教堂,且使用不同语言传道的怪现象。早上9点台语传道,系台湾基督长老教会济南教会的礼拜,10点半後为基督教会台北国语礼拜堂,这样也居然共处了30余年。直到1998年才确立由长老教会负责管理和维护,中间历经可能遭到拆除重建,与形同「政教合一」的「中正纪念礼拜堂」等,说来话长,但总算上苍保佑,上帝的归上帝,凯萨的归凯萨了。

▲手机扫描看建筑影片。

▲现今的济南教会。(鱼夫摄)


文•图•摄影/鱼夫(弘光科技大学特聘教授)

相关照片

近期的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