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一想起足球,你腦海中會浮現什麼?(台北畫刊109年1月)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20-01-10

3234

或許是來自動漫天馬行空的虛構,比如許多六、七年級生的共同記憶——日本漫畫《足球小將翼》,大空翼、岬太郎、日向小次郎、若林源三等不同角色所使出各種光怪陸離、超越物理法則的招式。又或者是四年一次的世界盃足球賽,看著世界各國的足球選手,在這頂級的舞台上大顯身手,有人心碎地淚灑球場,有人享受著桂冠加冕的榮耀。

不管第一個念頭來自虛構或真實,很殘忍的,這些都是與台灣無關的回憶,雖然因應每屆世界盃的熱潮,一次又一次宣布台灣「足球元年」的來臨,但足球這項最為全球化的運動,在這座島嶼始終難以生根,只能眼睜睜看著日本、韓國等東北亞鄰國,在足球的世界發光發熱。

足球並非不曾在島上留下努力的痕跡,即使微弱,即使結果不盡人意,但在台北這座城市,就曾經有過一座足球場,記錄著台灣足運某種西西弗斯式的奮鬥。
中華民國政府於大陸執政時期,足球始終是熱門運動,並保有不錯的實力,隨著政府遷台,亦延伸至台灣,於戰後延續。在1950年代,台灣的足球實力或許還能和亞洲諸國抗衡。1956年台北市興建綜合體育場時,足球場是其中重要的規畫,並趕在當年9月2日中韓亞足聯亞洲盃賽事前完工。該場比賽中華隊最後雖然以一比二落敗,但過程中你來我往,一直到最後才分出勝負,雖敗猶榮。當時國家隊教練李惠堂甚至還要求韓國必須對球場進行改良,以符合國際標準,否則不願前往漢城進行下一場對戰。

這座足球場也成為1950、60年代台灣足運最重要的比賽場地,舉辦過無數賽事,不論是島內的區運、省運,或者國外正式、友誼賽事,乃至勞軍的表演義賽。1969年政府又斥資26萬元,於水源路堤防外興建陸軍足球場,之後又有百齡河濱公園足球場的設置。然而,雖然大小賽事不斷,但難掩國內足球實力和觀眾正逐漸流失和消退的事實,這些足球場皆為綜合球場的一部分,或堤外、橋下大片空地的活化,並非專業規模的場地。至1970年代末,開始出現欠缺國際標準場地的檢討,視為台灣足運不發達的原因之一。

過去為中山足球場的花博爭艷館,不論場地功能用途如何變化,都為城市注入休閒娛樂的能量。

1980年在當時足協理事長蔣緯國和台北市長李登輝合力下,決定在原本一號公園預定地,即圓山一帶,興建兩萬人規模的國際級球場,也就是日後的中山足球場。即使有蔣緯國的主導,這座足球場仍然命運乖舛,這塊土地原屬國防部所有,曾租借給美軍顧問團使用,在美軍撤回後,國防部捐給台北市政府,在規畫興建足球場的同時,竟又被市府租借給廠商作為商場用地,直至1983年才宣布動工,編列2億5,000萬元的預算。但隨後又在各種行政程序的延宕下,至1986年才發包,直至1989年9月21日,這座籌備9年、耗資近3億台幣的球場終於完工,趕上當年的區運。

幾經延宕的結果,球場蓋好了,但台灣的足運早已不復50、60年代的盛況,偌大的球場成為蚊子館,時人即有「完工1年,僅使用14天」的批評,完工沒多久的足球場被迫轉型,增設親子休閒娛樂用途,後來更淪為政治造勢活動或舉辦大型演唱會的場地,邦喬飛、麥可.傑克森、菲爾.柯林斯、碧昂絲等無數國際巨星都曾在這座場地演出,成為人們對於中山足球場另類的共同記憶。2007年北市府為了舉辦2010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選定中山足球場為博覽會的主場地之一「爭艷館」,這「暫時」變成了永久,中山足球場也成為花博公園的一部分,以商店街配合多功能展覽和會議場地的樣貌存在。

如今,中山足球場已成為美輪美奐公園的一部分,周邊不時舉辦市集或商展之類的活動,成為市民假日重要的遊憩空間,人們也逐漸淡忘了這巨大建體原本的用途,而台灣仍不時為欠缺一座國際足球場所苦。中山足球場的過去,說明了推廣運動必須要有更整體的規畫,軟硬體並進,才能澈底改善體質,深化根基。
今日當你走到花博公園一帶,除了讚嘆建物的雄偉,也請感受這裡曾藏著足球的夢想,而這夢想只是暫時退卻,重新蓄勢,期待日後綻放的一日。



文-翁稷安
歷史學學徒,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專長為中國近現代思想文化史、大眾史學、數位人文學。專欄文章散見於《Openbook閱讀誌》、《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圖ー財團法人臺北市會展產業發展基金會
 

相關照片

近期的熱門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