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北旅游网

台北画刊107年2月第601期—共筑更SMART的未来 智慧台北城 2018再升级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18-02-13

3190

冬天在街道上骑着自行车,因为车道散发的温暖而不觉得寒冷;经过路口,红绿灯感应到你的行进方向和速度,自行调整灯号;无人驾驶的小巴取代私家轿车,货运机器人在地下隧道运送货物,整座城市形成便捷、节能的高效运输网络,为人们提供更美好的生活。这景况已不是遥远的梦想,而是全球的现在进行式!
▲无人车驾驶现处於试验阶段,是交通史上一大变革。(示意图/Shutterstock提供)

 

公私协力 让生活更智慧

为实现更加方便、安全与舒适的生活,将智慧科技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打造「智慧城市」早已是全球各个进步城市共同努力的目标。台北市政府成立「台北智慧城市专案办公室」後,透过公私协力的模式,加速了迈向智慧城市的脚步。2017年北市府以「打造智慧生活实验室政府扮演合作平台」获得了「世界电子化组织」(简称「WeGO」)所颁发的第三届全球智慧永续城市奖合作城市类金质奖,并以全球唯一连续3届获奖城市的佳绩,交出亮眼成绩单。

 

「各种智慧运用的研发,是为了解决市民日常生活上的问题。而台北智慧城市专案办公室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台北市政府资讯局局长李维斌表示,该办公室不仅连结各局处部门、民间团队和实验场域,更建立互动管道、整合产学研各种资源,为打造智慧城市投入公、私、民协力的创新能量。

 

如此一来,台北市就像成为一座城市级的「生活实验室」(Living Lab),各种智慧应用服务都可能藉由实证,转变为实际可行的方案,为市民提供更智慧便利的生活。这个平台目前已有一番成果,如「空气盒子」成功输出到国外其他城市,物联网设备则打入印尼等东南亚国家。李维斌说:「手掌大小的空气盒子,可以侦测到PM2.5、温湿度等数据,帮助我们掌握周遭环境的变化;物联网应用则可查询到医疗照护等资讯,非常方便。」
▲台北市建置智慧生活网络,生活更安全便利。(图/Shutterstock提供)

 

永续城市 从智慧生态社区开始

台北要成为宜居永续城市,将智慧应用导入社区环境,便成为都市建设相当重要的一环。「智慧生态社区」即是针对公共设施与公有建筑场域,透过跨领域合作,并串联产、官、学、研、民、媒等资源,打造创新、节能、环保、高龄友 善、人性化的优质生活环境。

 

台北市政府地政局局长李得全指出:「建造智慧生态社区,是城市未来必走的道路。3月将上线的『台北地政云』就结合数据化资料,透过网路云端平台为民众提供方便查阅的系统。」此服务整合了各类土地资料,以完整、便利的资料库数据,成为「智慧生态社区」规画的依据。

 

脑力激荡 一同勾勒美好家园

2017年,地政局更与资讯局、文化局合作,举办「第一届台北智慧生态社区设计竞图」活动,徵求民间的创意,针对产业园区、商业中心及住宅社区等3类共20处整体开发地区,提出融合智慧运用、生态环境、人文艺术及社区需求的设计,共同解决当地问题。
▲参与设计竞图的团队与社区居民一起脑力激荡,为更完善的智慧城市而努力。(图/台北市政府地政局提供)

 

获得产业园区类首奖的中华电信数据通信分公司,近年来就以「智慧城市2020」计画投入智慧领域发展。中华电信数据通信分公司总经理马宏灿提到企业对於智慧城市的想像,「建设智慧城市是一个持续的进程,没有终点。城市本身是一个有机体,会随着居民的需求而不断蜕变。」因此他们运用既有资源、 人才与专业,致力打造理想的智慧生活蓝图。

 

这次,中华电信以「北投士林科技园区」为创意发想范围,分为住宅区及科技产业专用区。将低碳、节能、减洪及保水等理念纳入工程规画,融入太阳能板、智慧电表与能源管理系统,提出智慧路灯、自驾车系统等方案,让北投士林科技园区成为一个更名副其实的智慧科技园区。
▲中华电信团队将北投士林科技园区变得更智慧聪明。(摄影/刘德媛)

 

为商业中心找回河川记忆

商业中心类竞赛则由以士林地区作为绿色永续规画的成功大学都市计画学系毕业生郑得权、周镜惠拔得头筹。他们选定「士林废河道(士林二期重划区)」,了解当地河道生态现况与人行空间、士林夜市所面临的问题後,以河川为主体,规画湿地再造、洪灾调适策略等生态方案,并设计大众运输工具与自动驾驶巴士实验路段、厨余发电等绿能方案,以建构一座优质的社区。

 

加入巧思 打造宜居环境


▲卷裤管团队以木栅三期重划区的设计获得住宅社区类首奖。(摄影/黄建彬)

而以木栅三期重划区(力行国小及周边地区)规画设计获得住宅社区类首奖的,则是学邑工程技术顾问有限公司的卷裤管团队。他们发现景美溪旁花木扶疏的文教住宅,在周围道路使用的安全性及便利性均不理想,因此提出在街道旁加入感应式路灯、发光引导措施等智慧设计,提升居民行的安全;也规画在
樟新区民活动中心与力行国小等重要公共建筑,纳入智慧设施、再生能源设备与美化设计,让居住环境更安心。
▲卷裤管团队希望将位於公园的水塔进行美化,打造艺术化的公共地标。(摄影/黄建彬) 

 

「未来设计竞图的发想不再限於专家,与社区有切身关联的民众、学生等,也都可能设计出满足各方需求的城市设计方案。」李得全说。台北市正积极建构智慧生态社区,引导智慧运用与生态环境、社区营造、产业发展结合;3月也即将举办「2018第五届智慧城市论坛暨展览」,主题为「以物联网建设智慧城市」,并新增智慧医疗、教育、建筑等展览,为台北发展智慧城市注入新能量!

 

文/张文馨
摄影/黄建彬、刘德媛
图/台北市政府地政局、Shutterstock提供

相关照片

近期的热门文章

Top